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得主:转专业也可以得诺奖?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得主:转专业也可以得诺奖?

2022-11-01    04'54''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10 1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昨天的节目里,我为你简单介绍了2022年诺奖得主帕博的研究成果,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帕博的求学经历吧。 1955年,帕博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母亲是从爱沙尼亚流亡到瑞典的化学家凯琳• 帕博,父亲是198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瑞典生物化学家苏恩•伯格斯特龙。由于非婚生,帕博跟随母亲长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帕博也不例外。他从小就对考古感兴趣,十三年岁那年,帕博和母亲一起到埃及度假,第一次接触到木乃伊,就萌生了研究木乃伊的想法,立志成为一名埃及考古学家。1975 年20岁的帕博进入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学习。这所大学北欧享有广泛盛誉和高度评价,有“北欧剑桥”之称,欧洲大陆排名前十。帕博最感兴趣的是考古学,所以他来到人文学院攻读埃及古文物学。帕博在其带有自传性质的著作《尼安德特人》里写到:“埃及古文物学这个领域发展太慢。这不是我想要的那种职业生活。我想经历更多的兴奋,想要与我所看到的周围世界有更多的关联。这种觉醒使我陷入了各式各样的危机。我父亲曾是一名医生,后来成了生物化学家。受其启发,我决定学医,而后再从事基础研究。”于是1977年帕博转到了医学系。几年后开始攻读分子遗传学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腺病毒编码蛋白。腺病毒是一种能引起腹泻感冒的病毒,帕博研究的就是这种病毒与人体免疫之间的关系。 研究之余,帕博没有忘记自己儿时的梦想,有空时就跑到埃及学研究所蹭课,还选修了一门非常枯燥的古埃及语言的课程。受当时DNA测序技术发展的影响,他大开脑洞,木乃伊的DNA能否也通过这种技术来测序呢?这岂不是比化石研究更可靠?得益于跨学科思维,帕博把自己从事的生物学研究与考古学结合起来,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创想。 1981年的夏天,帕博开始了模拟实验。他先把一块牛肝加热至木乃伊化,然后检测DNA的保存情况,最终成功地在木乃伊化的牛肝上找到了DNA。后来他又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德国国家博物馆里获得了真正的木乃伊样本,经过很多次反复测试,他从一个大概2400年历史的儿童木乃伊左小腿的皮肤里,克隆出了长达3400碱基的DNA片段。这个结果的确令人兴奋,他把研究发表到了德国的一个刊物中,不过关注度并不高。 虽然论文发表后无人问津,但是1984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坚定了帕博继续研究古DNA的决心。这篇论文作者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艾伦•威尔逊教授,当时最著名的生物演化学家,他从一只100年多前的斑驴皮肤中提取并克隆了DNA。这是人类第一次从灭绝生物身上获得DNA样品的案例,这项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帕博。 受到威尔逊教授的启发,帕博把论文投给了《自然》杂志,同时他想联系上威尔逊,问问看博士毕业后能不能到伯克利跟他一起工作。令人高兴的是,《自然》杂志很快就刊登了这篇论文的封面设计图,威尔逊教授也回复了。1987年,帕博来到了威尔逊在伯克利的实验室,后来他还去了苏黎世大学做研究。1990年,帕博进入德国慕尼黑大学动物学研究所,正式成为一名教授。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明天的留学声,我将继续为你带来帕博的诺奖之路,不要忘记下载百利天下教育APP,持续收听我们的留学声栏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