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女性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2022-12-17    03'54''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57 1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今天继续为你带来第三位荣获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女科学家多萝西•霍奇金的精彩故事。 很多人不了解,“霍奇金”是一个在英国学术史上颇为显赫的姓氏。多萝西的丈夫托马斯•霍奇金是一位知名的非洲历史学者。而他的堂弟阿兰•霍奇金于1963年因电生理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多萝西则是于次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霍奇金家族的祖上还有一位传奇的病理学家,以“霍奇金氏淋巴瘤”留名于世。 霍奇金家族不仅是书香门第,更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有趣的是,多萝西在剑桥的导师贝尔纳也是一位共产主义战士。在丈夫和老师的影响下,多萝西也对社会主义和东方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多萝西的时代,冷战思维下的西方世界曾一度封锁中国,不允许西方科学家进入中国。这种情况下西方人士造访中国,可谓是一个冒险的举动,但多萝西不为所动,依然先后8次访问中国,并且在中国科学界羽翼未丰的时候,她为中国科研群体在国际上积极呐喊,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彼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在国际科学界没有丝毫的话语权,中国科学家甚至曾一度不被允许参加国际会议、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965年,中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无疑是一件世界科学史上的大事,但是由于西方社会对中国科研界的封锁,中国科学家的杰出成果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多萝西在访华的过程中与中国科学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在1972年日本国际晶体学大会上向西方科学界介绍了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科学家的工作表示高度赞赏。此外,她还努力把中国国家晶体学会纳入国际晶体学会大家庭,对中国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在多萝西成为中国科研向世界展示的“传声筒”之前,我国的晶体学会成员及其研究成果一直游离在“组织”之外,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多萝西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直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即便是多萝西晚年因旧疾加重难以离开轮椅,她也坚持要参加1993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晶体学大会。可惜的是,她于次年在英国的家中离世,享年84岁。 回顾多萝西的一生,她既是学校里的良师益友,培养出了撒切尔夫人等诸多优秀的学生;也是科研界的前哨尖兵,通过自己卓越的学术能力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更是国家间的融合剂,在国际社会上积极活动,为促进不同国家与文化相互理解而奔走。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可谓是女孩们的榜样,鼓舞着更多女性从事伟大的事业。 好的,以上就是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欢迎你持续关注百利留学声,下一期节目我们将继续走进诺奖得主的精彩人生,收获更多思考和启发。感谢你的聆听,我们下周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