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今天继续为你分享首位华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事,这期节目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他的成长经历。听完今天的节目,或许你就更加明白,为什么他能写出《灵山》那样动人的故事。
***出生在1940年,今年已经82岁高龄了,但依然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这似乎成了很多诺奖得主的共性。他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祖籍江苏泰州。父辈是当时破落的大家族,家里经济条件不错,父亲在银行工作,母亲做过剧院的演员。不得不说,***受家庭影响很大,幼年时跟着母亲认字,渐渐地对戏剧、写作和绘画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0年,全家搬到了南京。***在南京市第十中学读书,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金陵中学,这是一所教会学校,所以在这里他有机会接触很多西方翻译来的名著。回忆起童年这段时光,***说:“我的创作底子是在那打下的,我的中学生活完全像是生活在梦里”。
高考前,***想报考数学专业,或者表演系,但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法语专业。为什么呢?一个下午他偶然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一本共产国际出版的刊物,书中所描绘的二十世纪初期的巴黎超现实主义画家和艺术家、诗人和文学家们在巴黎小酒馆里的生活深深吸引了他。就这样,17岁的***在1957年考进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法语专业。没有一个名人是不爱读书的,***也不例外。大学期间,他饱览群书,阅读了大量的马列主义著作、有名的戏剧、小说等等。课余时间里,他还和同学一起组织了“海外剧社”,并用法文排演戏剧。丰富多彩的大学时光很快过去,毕业后***在中国国际书店从事翻译工作。
1979年5月,作为全程翻译,他陪同巴金等中国作家访问巴黎,回国后发表了《巴金在巴黎》和中篇小说《寒夜的星辰》。可以说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这一年他马上40岁。很多人觉得,人到中年职业生涯早已固化,哪还有什么新的可能性,但***的经历告诉我们,凡事皆有可能,任何时候开始一项新事业都不晚,只要内心有热情,敢尝试。40岁的***很快展现出超人的创作力,逐渐成为当时国内文化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然而就在那时,他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只剩3个月生命,于是他辞掉工作开始旅行,决定好好过完这3个月。但是3个月过去了,他不但没有像医生预言的那样去世,身体反而越来越好。7年后,***根据这段经历完成了长篇小说《灵山》,并凭借这部作品获得200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此后便有了“灵山”的传说“有一座灵山,可以治愈癌症”。
除了小说创作,***对于戏剧和绘画的造诣也很深,甚至在他的小说中,总能看到戏剧的影子,他对景物的描写也像极了中国的水墨画。比如《灵山》里,主人公“我”对“你”的对话,就很像戏剧中的独白。另外小说中的人物并不明确,既没有准确的性格塑造,也缺乏内心情感的细致刻画,他所发挥的作用只是穿插在多个叙事线索和多个故事之间。看过话剧的同学一定知道,戏剧中的人物要自说自话,有时候是对自己说,有时候是对别人说,视角总是在转换,甚至像“上帝之眼”一样,能够洞悉一切。这种写作风格,和***在各个艺术门类里都有深入研究和实践有很大关系。以前我们总强调在理工领域跨学科的重要性,其实在文学艺术领域,跨学科又何尝不重要呢?
以上就是***的成长经历和创作之路。俗话说,厚积薄发,没有多年在戏剧和语言艺术上的深耕,就不会有《灵山》这样的杰作诞生。好的,今天的节目就是这些,明天我会为你分享***的最后一期内容,我们一起讨论下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不要忘记下载百利天下教育APP,持续收听哦!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