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
1955年,小柴昌俊取得了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发表后,被芝加哥大学物理研究所聘请为研究助理。在美国度过了几年时光后,他还是回到了东京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后来又几经升迁,成为了东京大学理学部的部长。
返回了日本之后,小柴将目光投向了中微子的研究上。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粒子,它在地球和宇宙中到处都有,但是由于质量很轻,又不带电,所以很难被观测到。为了观测中微子,小柴来到了神冈。为什么来到神冈呢?因为中微子可以在极为纯净的水中与电子碰撞,发出一种叫“切伦科夫光”的信号,这就需要非常纯净的水和精密的探测器。而神冈正好有一处地下矿坑水质优良,而且容易改造。其次就是探测器,当时日本为了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抗衡,需要更为精密的探测器,核心光电倍增管需要达到直径50厘米,为了实现这一需求,小柴找到了当时的顶级光学设备制造商造出了直径为50厘米的光电倍增管。按照小柴的话说:“哪怕月亮上有一束手电的光向地球射来,它都能捕捉到。”
1987年,小柴即将退休,然而在他退休前二十天,他带领的神冈探测器小组在2月23日下午4点35分,检测到了11个中微子信号。一周后他们发表了论文,让全世界都知道了神冈做出的杰出贡献。
2002年,小柴昌俊获得了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在中微子上做出的成就。在记者招待会上,记者问“此次诺贝尔奖的成就对世间有什么帮助吗”,他却回答道:“没有任何帮助”。是啊,中微子能有什么用呢?几乎不与任何东西作用,每秒有成亿上兆个中微子穿过我们的身体,我们却浑然不知。很难想象这样的东西能对包括通信在内的任何领域有任何帮助。提问的记者一时间也哑然无语,但这个发言后来被媒体称赞为最有价值的回答。
从一开始就以对“有用”为目标进行研究固然重要,但即使对世界没有任何帮助,只是单纯地去探究学术真理,为单纯弄清楚真相而付出努力,这些对于提升人类的智慧更是不可替代的。小柴昌俊说,所谓纯粹的研究就是这样的。
小柴昌俊不仅自己获得了诺奖,还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弟子。他说,能继承他研究的弟子中应该还会有两人得诺贝尔奖。其中之一的户塚洋二曾被认为是有力的候选者,但却在2008年因癌症逝世未能如愿。另一位弟子梶田隆章,则在2015年因发现中微子振荡证明了中微子有质量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现在是东京大学宇宙射线研究所长、东大特别荣誉教授。
有人说小柴昌俊是幸运的,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在面对人生的每一个转折时,他都抓住了自己的机会。否则他不会在成绩中等的时候奋发图强一个月就考上东大;也不会为了省钱用了一年多就取得了博士学位,从而进入了芝加哥大学的研究所;更不会在超新星爆发产生的中微子降临到地球六十亿人身上的时候,只有他观测到了11个中微子信号,这与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否像小柴昌俊一样,做好了准备呢?好的,小柴昌俊的故事就为你介绍到这里。感谢你的聆听,我们下周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