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系列:年仅36岁的诺奖得主康斯坦丁

名校系列:年仅36岁的诺奖得主康斯坦丁

2023-07-06    04'35''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00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上期节目为你介绍了石墨烯的特性和应用场景以及因为石墨烯分离技术获得诺贝尔奖的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教授。今天我们来继续了解康斯坦丁的故事。 1974年,康斯坦丁出生于苏联乌拉尔山地区的城市下塔吉尔。母亲是英语教师,父亲是当地一家火车和坦克工厂的工程师。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康斯坦丁家里经常有大量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往。康斯坦丁从小就爱好滑雪、赛车和卡丁车,并尝试自己修理一些汽车零件,学会了车工、铣工、焊接的技巧。后来他迷上了数学和物理,物理老师和数学老师都鼓励他做实验并参加各种竞赛,还将他介绍到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可以说,家庭和学校为诺沃肖洛夫埋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 1991年,康斯坦丁进入了物理技术学院物理和量子电子学学部,这里教育质量高,课程也很紧张。一开始,他进的是研究激光系统的天体物理学中心,一年后转到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在那里,他跟随谢尔盖•杜博诺斯学习微电子技术,在后来的尤拉•杜博罗夫斯基实验室从事隧道光谱学方面的工作。1997年在该实验室攻读博士时,康斯坦丁得到了去荷兰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学跟随安德烈•盖姆做研究的机会。虽然一开始做的并不好,但他还是在1999年8月成为盖姆的博士生。 2001年,导师盖姆转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康斯坦丁随其前往。实验室里只有盖姆、康斯坦丁和其他一些博士后和访者。康斯坦丁曾说,盖姆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老师。盖姆教授的“悬浮青蛙”很出名,当时他们还一起进行了壁虎胶带和磁化水实验。 本来他们都快要忘记石墨烯这个议题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康斯坦丁看到实验室里的人用胶带清理扫描显微镜所用的石墨样本,他开始潜心思考如何分离石墨烯,最后通过几次实验发现了石墨烯。这的确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发现,但意外发现从不会偶然发生。科学家需要创造意外发现的环境并培养找到创新的敏锐觉察力。 从2004年开始,石墨烯研究之风从欧洲刮起,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为发源地迅速吹遍全球。康斯坦丁和他的导师盖姆,因为用微机械剥离法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康斯坦丁也成为了1973年以来最年轻的物理学奖得主,获奖时年仅36岁。至此,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共产生了25位诺贝尔奖得主。 康斯坦丁曾说,对科学家而言,获得诺贝尔奖具有非凡的意义。但他不会就此改变自己,而是继续投身科研工作,发表更多的论文。他要通过不断的努力证实自己配得上这个荣誉。在曼大工作数年后,康斯坦丁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继续从事材料方向的研究。 他说:"我喜欢创造和探索新材料特性,而新加坡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处于创造和发现新材料以及应用的最前沿,因此我相信我们可以加速研究成果转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创造出下一个伟大的技术。我非常期待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的同事通力合作来实现这一目标。” 明天的节目我会为你带来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系的介绍,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