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系列:最后一位经济学通才保罗·萨缪尔森

名校系列:最后一位经济学通才保罗·萨缪尔森

2023-07-11    05'41''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20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上期节目我为你介绍了鼎鼎大名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求学故事。今天我们来继续了解一下萨缪尔森的生平,以及他被称为“最后一位经济学通才”的原因。 1936年,时任英国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凯恩斯发表了他最具影响力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凯恩斯的理论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也会出现困局,解开困局,需要的是来自政府支出或者是减税的强力推进,除此之外,还需要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使经济得到修复。这无疑是与十九世纪的经济学观点相悖的,古典经济学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但是从1929年4月美国华尔街股票暴跌开始,持续4年的经济危机让美国的经济学家们都对凯恩斯主义饶有兴致,萨缪尔森与自己在哈佛的老师汉森更是凯恩斯主义的宣传者。 萨缪尔森认为,凯恩斯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很有价值,于是他从投资与就业入手来研究凯恩斯主义。逐渐的,萨缪尔森成为了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1941年,在经过数年的学习与思考之后,萨缪尔森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经济理论运算的重要性》。这篇论文中的许多概念和观点,是以物理学和古典数学方法来引证和推理的,因此该论文被认为是数理经济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之后萨缪尔森来到麻省理工学院任职,并在此度过了自己全部的学术生涯。虽然萨缪尔森的学术水平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和诸多荣誉头衔,但是三个孩子的出生却让他的经济条件开始捉襟见肘。于是,他决定写作一本经济学教科书。萨缪尔森希望自己撰写的教科书不仅能吸引学生,还能系统性地向大众传播当时乏人问津的凯恩斯主义。于是,“殚精竭虑”的萨缪尔森专门请人来为他编写的教材增加图表、彩色图示及幽默小段。这一写作方式后来也成为了大批教科书作者争相模仿的对象。萨缪尔森的经典之作一经问世,便成了出版商们重金抢购的香饽饽,并以多种语言翻译出版,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当然,这本书也让它的作者跻身富人之列。 萨缪尔森编撰的教材《经济学》让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们了解了凯恩斯主义,学生们被它充满活力的散文式风格以及与自己日常生活的相关性所吸引。除了学生之外,萨缪尔森经济学观点的受益者,还包括美国总统、国会议员以及美联储官员。萨缪尔森曾经担任过美国财政部、预算办公室、以及总统顾问委员会的顾问。他最有影响力的学生是约翰·肯尼迪。在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之后,萨缪尔森曾经单独给肯尼迪开过小灶,一对一上过一堂四十分钟的课程。不过萨缪尔森原则上拒绝任何政府官职,他说不希望把自己放到“不能说出和写出自己所相信的东西”的境地上去。 1970年,萨缪尔森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来到了斯德哥尔摩领奖。瑞典皇家学院称赞他“在提升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水平方面,比任何一位当代的经济学家所做的都要多。”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包括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税收理论等等。因此他也被称为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似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根据所考察的各种问题,采用多种数学工具,对当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许多理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曾说过:“萨缪尔森改变了他接触的一切”。虽然在他之前,数学已经被社会科学家所采用,但是在他的影响之下,数学才称为了经济思维中如此重要的主流工具。 萨缪尔森除了本人十分优秀之外,他的兄弟罗伯特·萨缪尔森和妹妹安妮塔·萨缪尔森均为经济学家,另一个侄子则是大名鼎鼎的美国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培养出萨缪尔森的母校芝加哥大学,更是人才济济,素以盛产诺贝尔奖得主而闻名,据统计约4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芝大相关。那么明天的留学声节目,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芝加哥大学,来了解一下这个传奇大学的历史吧。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