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系列:“纽黑文的明珠”耶鲁大学

名校系列:“纽黑文的明珠”耶鲁大学

2023-08-19    06'09''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30 1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今天的留学声节目我们一起来走进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特亚林•科普曼斯执教过的高校——“纽黑文的明珠”耶鲁大学。 1638年,北美康涅狄格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一批来自英国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飘洋过海来到这里定居,并使之逐渐发展成为繁荣的纽黑文新港。为了让欧洲文明和清教主义在美国生根,牧师们提议建立一所教会学校。于是1701年,10位受托管理学校的牧师从他们藏书不多的图书馆里拿出40本书,作为建校的资本——耶鲁大学的前身就此诞生了。 1718年,因为当时的清教派领袖对哈佛大学越来越对不信教者采取宽容态度而深感不满,于是鼓励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高层官员伊莱休·耶鲁捐款帮助新校的发展。为了感谢耶鲁先生的捐赠,学校正式更名为“耶鲁学院”,直到1887年才更名为我们熟悉的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作为全美第三古老的高等学府,其实一开始的学科设置是非常守旧的。学校初期的课程设置注重古典学科,坚持正统的宗教观点。1828年,当美国举国上下提出大学课程设置应注重实用学科,时任耶鲁大学校长的杰里迈亚·戴却发表了《耶鲁报告》,为传统课程进行辩护。《耶鲁报告》极力肯定以古典学科为主的人文教育的价值,而排斥科学的实用教育,声称“没有什么东西比好的理论更为实际,没有什么东西比人文教育更为有用,大学里为本科生所开设的教学课程不包括职业学,专门化必须晚一点开始……心智的训练会使学生更具对社会的责任感”。该报告反对实用的职业技术课程,坚持认为共同学科的广泛深入研习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养及人文关怀大有裨益。《耶鲁报告》的发表对美国高等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减缓了美国各大学引进实用文理课程的进程。有趣的是,这份也许会被20世纪教育家们唾弃迂腐的报告,在今天看来却显得有些反潮流一般的正确。不过直到1908年,耶鲁大学才开始不再要求学生必修古希腊语,并开始注重专业训练。并且直到1969年以后,耶鲁才打破只招收男生的规则,开始接受男女同校。只能说耶鲁算是美国境内将传统欧洲高等教育模式维持最久的大学了。 虽然在20世纪之后,耶鲁顺应时代开启了课程改革并引入了新的实用学科领域,但《耶鲁报告》中关于耶鲁立校之本的精髓依然被传承并保留至今。耶鲁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一种探索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即关怀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因而在耶鲁的校徽上,书写着“真理和光明”几个字。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文也曾强调过耶鲁的人文精神:“让青年学生们用自己在学术、艺术等专业上的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而工作……教育人们服务于社会并不意味着教育必须集中于掌握实用性的技能。耶鲁追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自由的教育世界观,而非狭窄的、限制的职业性教育,使他们更具有领导才能和服务意识。耶鲁大学同时也是相互尊重学习的社区,并且珍视自由的表达和对世间万物的探寻。”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怀,耶鲁成为了吸引全球学子的世界知名高校。 耶鲁最重要的管理特色是“教授治校”,这一特色对美国高等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建校初期,经过3代校长的努力,耶鲁逐渐形成了董事会不具体参与校务管理、而由教授会治校的法规。在当时的美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普林斯顿董事掌权、哈佛校长当家、耶鲁教授做主”。在耶鲁大学众多的学术精英中,有65位教授、研究人员和校友曾荣获诺贝尔奖。耶鲁还培养了5位美国总统,并创造了连续3届美国总统都出自耶鲁的奇迹。耶鲁还为美国演艺圈输送了大批光彩照人的明星和艺术家,有戏言说“耶鲁培养出的奥斯卡奖比诺贝尔还多”,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沉默的羔羊》女主扮演者朱迪·福斯特。 怎么样,听完今天的节目你是不是也觉得耶鲁大学十分传奇呢?如果你对耶鲁感兴趣,想去纽黑文感受这所百年名校的魅力的话,欢迎你留言和我咨询。好的,今天的节目内容就到这里。感谢你的聆听,我们下周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