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系列:引领欧美经济学思潮的弗里德曼

名校系列:引领欧美经济学思潮的弗里德曼

2023-08-22    04'24''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25 1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今天我们继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故事,一起看看他在经济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之一货币主义。 过去30多年,经济学的主流思潮是经济自由主义,而这一潮流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弗里德曼的货币研究。他坚持说,通货膨胀从来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过实实在在的历史数据搜集和分析研究,弗里德曼指出了1867年到1960年之间,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动与经济运行间存在一致逻辑联系。什么关系呢?货币充足,往往经济活跃,货币不足,往往经济萎靡,但是货币太多,就可能通胀,货币太少又会造成通缩,造成大面积倒闭和失业。 为了解决通缩问题,需要多发货币,但是为了防止通胀,又要对政府进行约束,不能发行太多货币。如何平衡这两方面呢?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必须稳定,而这种稳定不能够政府,可以取消央行,公开宣布一个长时期内固定的货币增长率,这个增长率要和实际国民收入预计在长期内会有的增长率大体一致,就可以保持基本稳定的物价水平。比方说,美国年GDP平均增长2%,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也基本维持同步就可以了。弗里德曼的这个主张,就被称为货币主义。 就这样,弗里德曼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为标榜,向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提出挑战。同时,他用美国有关国民收入和货币金融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大量经济计量学方面的工作,为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提供了论据。 1962年弗里德曼出版了一本书叫《资本主义与自由》,在这本书里,他提倡小政府主义,反对政府干预,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达到让自由市场运作的目的。在当时那个坚持政府几乎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时代,弗里德曼的独特见解并不遭人待见,很多经济学家对他嗤之以鼻,可是弗里德曼毫不在意,随时随地与人展开辩论。 弗里德曼在经济学的地位奠定是在70年代。弗里德曼的研究指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既存在通货膨胀,又存在高失业率,这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在1973年到1974年之间在所有发达西方国家出现了物价上涨与高失业率并存现象,凯恩斯主义理论已经无法做出解释,各国政府一筹莫展,难以解决眼下这个难题。这时候,曾经的少数派的米尔顿·弗里德曼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主张的自由市场经济原则,通过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稳定并遏制通货膨胀,起了非常好的效果,最终将美国、英国等众多国家拖出了泥潭。 1976年,弗里德曼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1980年1月,历时三年制作的电视系列片《自由选择》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电视台播出。同一年,弗里德曼夫妇根据电视片内容合著的《自由选择》一书成为当年美国最畅销的非小说类读物。 可以说,弗里德曼的理论学说从80年代开始对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的经济货币政策有着重大影响。 那么弗里德曼的故事给我们学生带来哪些启发呢?明天继续为你分享,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