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系列:苦难中追寻科学真理的波兰化学家

名校系列:苦难中追寻科学真理的波兰化学家

2023-09-01    04'30''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21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昨天我和你分享了现代著名理论化学家罗尔德·霍夫曼的学术成就,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更深入地了解一下他的生平吧。 1937年,罗尔德·霍夫曼出生在波兰的一个犹太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市政工程师,母亲是一名教师。在德国纳粹占领波兰之后,他们全家被投入集中营。父亲设法买通集中营的看守,帮他们母子逃出集中营,而自己却殒身于集中营。在邻居的帮助下,小罗尔德和母亲在当地一所学校的阁楼上躲了十八个月。母亲就在这里对他进行了启蒙教育,教他阅读识字。战争结束后,当地原来的四千多名犹太人只剩下不到两百人,其中包括罗尔德在内只有五名儿童侥幸存活。1949年,罗尔德和母亲花钱买了一份死去的德国人的身份证明,随后改姓为霍夫曼,以便进入美国。 来到美国之后,霍夫曼的学霸天赋展露无遗,他考入了纽约最好的公立学校史岱文森高中,就读期间获得了美国中学生的最高科技奖——西屋科学奖。大学霍夫曼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并自此成为了美国公民。他在大学期间发现了自己对于化学的兴趣,于是只用了三年时间就获得了化学专业的学士学位,然后北上哈佛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196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被选为哈佛大学研究会青年研究员,相当于今天的博士后研究员,继续在哈佛工作三年。正是在这三年期间,他与有机化学大师罗伯特·伍德沃德教授合作,发现并提出了周环反应的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这项工作为他后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奠定了基础。1965年,28岁的霍夫曼受聘于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三年后晋升为正教授,自此在康奈尔大学任教居住直到今天。 霍夫曼将自己的研究工作定义为应用理论化学。在学术界,理论和应用往往是很难调和的两个极端,但在霍夫曼的研究工作中,两者得到了和谐的结合。他的研究工作,没有太多冗长繁杂的计算,更多的是对化学现象后面隐藏的统一规律的深刻洞察和高度概括,往往几幅简单的分子轨道叶片图,就把问题解释得一清二楚,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化学毕加索。也正因为这些工作涵盖了化学的许多领域,他是美国化学会历史上唯一一位拿过有机化学奖、无机化学奖,纯粹化学奖以及美国化学会最高奖普利策立奖的学术典范。 1981年,年仅44岁的霍夫曼,与日本科学家福井谦一共同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霍夫曼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时的导师利普斯科姆教授,则于1976年因为硼烷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师生二人先后得到诺奖,成为化学界的一段佳话。 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霍夫曼还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教师,几十年来,即使是成为诺贝尔奖得主之后,他一直坚持为康奈尔大学化学系和外系学生讲授一年级的普通化学课程,他的讲课通俗易懂,又充满着智慧的火花,一直是康奈尔大学最受学生热捧的课程。 那么康奈尔大学又有怎样的魅力吸引这样一位优秀的大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在校园里任教呢?明天的留学声节目我将为你揭晓。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