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小白怎样快速阅读文献?

学术小白怎样快速阅读文献?

2020-11-13    05'10''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00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每天带给你知识大餐。 最近,有一些大四的学生要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了,我的学生就跟我抱怨说:要看的文献太多了,有时候花了一天的时间看完了,却发现毫无用处,这可怎么办啊 这种状况可太普遍了,不只是大四的学生,那些已经读研的同学也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只要你要写一个学术性的文章,阅读文献花费时间太长都会成为你的一个苦恼。 要解决这个问题,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S. Keshav教授在2007年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做《How to Read a Paper》,2016年又更新了一次,今天,我就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和你分享一下他的这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的主要观点,是提出了文献阅读“三步法”。他主张把一篇文献的阅读可以分成三次,逐次深入,从大致了解、到掌握内容但不包括细节、最后是深入理解。不重要的文献停留在第一次或第二次就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每一步应该怎么做? 第一步:第一遍阅读: 用时大概5-10分钟即可,如果是英文文献,这个时间可以延长到15分钟,不过无论时间长短,一定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做完第一次阅读,你至少应该可以回答出以下五个问题: ①类型上:这是篇什么类型的文章?是测量数据类?还是对现有资料的分析?还是一个偏研究性的报告? ②内容上:它和其他什么文章是否相关?用了哪些理论基础来分析问题? ③正确性层面:它的假设是合理、是有价值的吗? ④贡献维度:它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⑤清晰度:这篇文章文笔如何?表述的清楚易懂吗? 带着这几个问题,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你只需要重点关注论文的几个部分的内容:首先标题,摘要和引言,也就是第一章的内容。其次各级标题和论文的主要结论,最后扫一遍参考文献,标注一下你是否读过。 通过这几个部分,你就可以找到这五个问题的答案. 此时你就可以选择是否要开启第二次阅读了。 如果你对论文的结论和内容不感兴趣;或者对这个领域了解不深入,感觉对论文不理解;再或者你认为作者的假设不正确等,那么这篇论文读一遍就够了。 反之,如果你觉得论文表述清晰,结论值得参考,那么就需要开启第二遍的阅读。 第二步,也就是第二遍阅读 还是要注意用时,无论论文有多长,最好不要超过一小时。同样,要给自己提一个要求:通读全文,并且读完这一遍,要能总结文章的主旨和依据,并能转述给其他人听。 为了做到这一点,读的时候可以用高光笔标记关键点,或者进行批注,重点要标记两方面的信息: ①标注图,表和其他可视化的信息。还要去思考这些图标是否合理,真正起到参考的价值。 ②标注出那些没有读过的参考文献,方便之后进行进一步的阅读。 当你能总结出文章的主旨的时候,就可以判断,这篇文章是否和自己的研究真正相关了。对于那些关联度不高的文章, 第二遍的阅读就足够了。只有那些真正在自己研究内容之内的文章,才会被筛选出来,进入第三遍阅读。 第三遍阅读: 用时:新手可能需要4-5小时,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可能只要1小时。这一遍结束,你应该能凭记忆说出这篇文章的结构,明确它的长短处,特别是能精确指出其中隐含的假设、参考文献的遗漏、实验或分析技术的潜在问题。 这一遍的方法就是“重新实现”。根据文章的假设和方法重新实现其中的工作,类似于跟着作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去做一遍这个研究活动。这样,你就能很深入地理解这篇文章了。 这一步需要特别关注细节。在按照假设实现以后,应该尝试修改假设,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做调整。这种虚拟做法有助于理解文章的证明,也会帮助你发现未来工作的idea(记得写下来)。 以上是S. Keshav教授推荐的“三步法”,总结一下,就是: 15min,明确文章的位置和输入输出;1小时,通读,用自己的话表述做了什么;4-5小时,重现一遍。 作者在自己的文章中总结道:“在过去的15年里,我都使用这种方法来阅读会议记录、撰写评论、做背景调查,并在讨论前快速回顾论文。这种“有纪律的、受过训练的”方式可以防止我在鸟瞰风景前沉浸在细节中。它能让我估算出审阅一组论文所需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我可以根据我的需要和我有多少时间来调整论文评估的深度。” 所以,无论你未来是否要走科研这条路,如果你从现在开始,训练自己快速,有效率并且全面地阅读文献的能力,肯定会对未来大有益处。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百利留学声,我们明天见。 如果有疑问的话,可以添加小侃:bailitopSJ,回复“荔枝”获取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