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每天带给你知识大餐。
独立性的培养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平时我们会发现,那种独立性强的人往往更自律,对于未来的人生规划也更明确,面对困难更容易坚持不放弃。
即便是一个小孩子,我们也会发现他会比其他的小朋友更不依赖父母 ,更喜欢交朋友,更快乐。那么,怎样从小培养一个孩子的独立性呢?父母应该怎么做,才有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呢?
首先,父母要学会适时放手。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两岁孩子要学会自己吃饭,三岁要学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叠衣服、端饭、收拾玩具等。父母只有学会适时放手,孩子才能获得锻炼的机会,长此以往才能获得自理能力,从而拥有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
其次,父母要适当让孩子接受一些挑战。
孩子们因为一直有爸爸妈妈可以作为依靠,所以在遇到困难时也很容易向爸妈求救。父母可以在孩子求救时选择拒绝或只帮助一部分,鼓励孩子自己完成。比如孩子的鞋带儿开了,父母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系鞋带,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再比如教孩子洗碗,父母可以帮孩子准备好热水、洗涤剂,然后交给孩子来洗,鼓励孩子洗好了之后再用抹布把桌子擦干净。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自立、独立的品质。
第三,给孩子单独设置一个区域。
在孩子一岁半以后,我们就经常能看到,孩子有时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让家长进入,这时说明他开始需要有自己的空间了,而且孩子还会把一些玩具放在大人想不到的地方,这也是他自主意识萌芽的一种表现。所以,建议家长单独给设立一个游戏区域或生活区域,也可以给孩子搭一个小帐篷,这对于孩子的独立培养也很有用。
第四,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我见过很多负责的妈妈,只要在家就会一直陪着孩子,无论孩子说什么她们都会积极作出回应,而无论孩子做什么,她们也都会指手画脚,孩子走到哪里她们就跟到哪里,其实这种做法虽然尽责,但也有不妥之处。在孩子玩游戏时,看视频时,妈妈应适当保持安静,让孩子独立去思考一些问题,如果孩子提问,再开口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学会独立思考。
第五,给予孩子鼓励、尊重和信任。
在孩子初学阶段,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做不好,马上就坐不住了,要么对孩子进行斥责,要么就是干脆自己动手来做。这是父母一定要改掉的问题。
孩子在认知不足、能力不够的情况下,做事情必然有犯错的时候,这时父母应少责备、多鼓励。另外,父母需要给予孩子信任,相信孩子再坚持一下就可以完成,要相信孩子有这个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比如选择什么衣服、选择什么兴趣班、选择什么学校,父母都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之上给予适当的建议。
当然,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也有很多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不对孩子作过分的保护。
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那就得接受做这件事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和麻烦。比如,孩子自己吃饭可能会洒的到处都是;孩子自己洗衣服可能会把全身都弄湿……父母要做的就是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他去做,然后适当的帮助孩子收拾。
其次,要保持耐心。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做事情“笨手笨脚”,就想代劳,觉得自己做既省时又省力,这其实不是在帮孩子,反而会导致让孩子独立的训练前功尽弃。要多一些耐心,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实践。
还有些父母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觉得孩子说了半天也没有说明白,急着插嘴去帮孩子解释,甚至埋怨孩子说话不清楚。这其实也影响了对孩子的独立个性的培养。这时候父母不要急着否定孩子,学会耐心倾听和鼓励。
第三,给孩子思考的机会。
孩子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向父母求助,问很多“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父母这时不要急着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要一步一步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得出答案。或者在回答了孩子的问题之后,多加一句引导的话,启发孩子去进一步思考。
总之,要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耐心和鼓励,最忌讳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事情一手包办,父母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否则,你对孩子的“爱”就会变成“害”。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百利“留学声”,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