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每天带给你知识大餐。
最近几年,不知道你关注到没有,青少年焦虑、抑郁以及自杀率都有上升的趋势。美国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专业医疗保险服务机构蓝十字与蓝盾组织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从2013年以来,千禧一代(也就是00年出生后的一代)患抑郁症的人数增加了47%。
为什么会这样呢?《娇惯的心灵》这本书也许能给大家一些答案。作者格雷格·卢金是美国个人教育权利基金会主席暨首席执行官诺夫,联合作者是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乔纳森·海特。他们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学生们思考的模式或认知框架让他们感到抑郁焦虑。这些错误观念中,最为根本的是以下三点:
错误观点1:凡是伤害,只会让我们更脆弱。
这里有一个“花生酱致敏”的故事。一些小孩子碰不得花生或花生制品,一沾就过敏。所以美国曾一度禁止幼儿园小朋友从家里带的便当放任何花生制品。这样做的结果,你肯定想不到,几年之后,儿童中的花生制品过敏率比之前高出很多倍。越是彻底杜绝花生制品,小孩的免疫系统对它的接受能力就越低,越脆弱。相反,如果少量多次地让小孩接触花生制品,大多数小孩的免疫系统就能在这种有节制的锻炼之下愈发耐受,从而脱敏。
咱们人受挫折,差不多和这个道理类似。少量多次承受可以忍受的痛苦,有助于提升抗压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接着才有可能接得住生活中各种中低难度的挑战,具备对抗意外出现的超强负面事件的潜能。
错误观点2:永远相信自己的感觉。
古希腊哲学家曾说,“真正让我们恐惧并焦虑的,并不是外在的事件,而是我们思考的方式”。作者们发现,正是一些错误的思考方式使得当下大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变得越来越糟。
再举个例子,当我们听到一个白人说“美国是个大熔炉”时,有几种理解:第一种是“很多不同种族的人都在美国生活”,第二种理解是“你们是外国人,应当融入或适应我们的主流文化”。换句话说,站在倾听者的角度,对于语言和语境的理解是高度个人化的,我们可以选择,是用积极的方式,还是用使自己感到被侮辱或边缘化的方式来理解这些话。所以,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那可能只是你的主观感受,是对别人的误解。
错误观点3:生活是好人与恶人的战斗。
作者们发现,现在的教育正在不断教会并强化学生建立一种二元对立思维。他们将身边的人划为两拨:一群是自己人,一群则是自己的敌人,划分标准相当主观或随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校园的揭发或告密文化。
近年来,美国校园中对于某个群体或个人的集中指控越来越频繁,学生联名抗议行政人员,教授群体合写公开信声讨自己的同事等等。咱们国内深受诟病的“饭圈文化”也是这样,党同伐异,遇事不论对错,先查粉籍扣帽子,相互拉踩、跟风举报。拼的是谁人多,谁声音大,谁的手段更下作。
以上就是作者们提出的三种错误观念,无论是安全主义、情感推理还是二元对立,其实都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到舒服自在,却少了独立和辩证的思考。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善这样的情况呢?接下来,我分别向学生,家长和学校三个角色来具体说说各自的行动方案。
作为学生,你应该
时刻应对挑战,而不是消灭或回避任何感觉不安全的人和事;
将自己从认知扭曲中解放出来,而不是总相信最初的感受;
更善意地理解他人,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复杂,而不是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他人。
作为家长,与其为孩子铺好路,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走好路。成长的经验需要孩子在不断的体验,甚至失败中获得,这样他们才能成为坚韧的、自主的成年人。多和孩子聊天,了解他们也是重要的环节。和孩子们聊聊最近朋友间流行的事情,喜欢的事情,也聊一聊家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而站在学校的角度来看,教育,就其本意而言,不是要让学生感到舒适,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因此,一个自由的校园环境是必要的,在这种氛围里,不同的观点可以交锋,而不是被当成人身攻击。学校要让学生意识到,不同观念的碰撞就是大学的一部分,进入大学以后,他们应该学会面对这样的事情,而不是逃避。
《娇惯的心灵》这本书讨论的是教育和人生智慧,如果每个人能勇敢迎接变化和挑战,慎思明辨,我们的心灵就不会娇惯。相反,我们一定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包容,更加自信。如果你对今天的内容感兴趣,不妨浏览百利读书会栏目,还有关于这本书精彩的视频讲解。
感谢你收听今天的百利留学声,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