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讲诗词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康震讲诗词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020-08-03    19'02''

主播: 如歌❤小喇叭

619 4

介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苏轼 (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在讲这首诗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先解决一下这首诗里的几个硬知识。 第一、说说这题目中的“六月二十七日”,这是苏轼写这首诗的时间,宋神宗熙宁五年,也就是公元1072年,苏轼当时36岁,在杭州担任杭州通判。这是个什么官职呢?其实通判是一个副职,相当于杭州市的副市长,杭州市的市长叫杭州知州。大家会说,苏轼36岁就做了杭州市的副市长,很牛很厉害啊,其实不然。因为在这熙宁五年前后,著名的宰相王安石正在推行改革变法。 大家都知道,苏轼并不反对改革变法,只是他主张的跟王安石的改革变法是有分别的,用现在的概念来理解,王安石的改革变法是休克疗法,就是在规定的时间里突然推进若干激进的方针,那苏轼则认为应该徐徐图之,特别是在用人,也就是干部选用这方面,他跟王安石有些不同的意见。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苏轼在朝廷做官时很不如意,而且处处掣肘,于是他跟朝廷提出不在中央任职,想外放地方,这就是他到杭州做通判的原因。虽然苏轼来杭州的时候心情并不怎么好,但杭州是个好地方,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轼这回算是来到了人间天堂。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处知识点,題目中的“望湖楼”现在已经是杭州西湖边上是一个非常大的酒店,但在当时可能也只是一个观景小楼。这首诗就是苏轼在杭州担任通判的时候,熙宁五年六月二十日这天,在望湖楼上喝醉酒后,一连写了五首诗。你喝醉了能连续写几首诗啊?一首都写不了,净醉了是吧?苏轼这喝醉酒以后,一连写了五首诗,说明他才思敏捷,而且还富有巧思。 我们进入诗的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黑云翻墨”什么意思?一股黑云袭来就跟—盆墨水倒过来似的。“未遮山”什么意思?就是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遮满了。说明这黑云还不够多。这黑云刚来,雨便跟进了。 紧接着第二句:“白雨跣珠乱入船"。这说明苏拭在望湖楼楼上,正在往远处看。看什么呢?看远处西湖边上有船。这雨来得有多快呢?这顿雨下得叮叮当当的。大家都知道白居易的诗‘\'大珠小珠落玉盘"吧?苏轼这儿可不是大珠小珠,是什么?这是跳出了一颗颗的珠子,又蹦到了船里,说明这雨下得非常之大,且来势凶猛。先是黑云翻墨,这云没还没全倒下来呢,雨就先倒下来了,猝不及防啊。大家正说赶紧躲雨,正要躲雨的时候,雨呢?雨忽然就没了。雨为什么忽然没了呢? 因为这第三句,卷地风来忽吹散、这风是从哪来呢?是地上突然吹来了一阵风,由地上卷到天上。云呢?云没了。这一阵狂风卷来,忽然之间云淡风轻,雨也被收走了,黑云也被收走了,只剩下什么呢? 第四句:“望湖楼下水如天”,瞬间这西湖的水就跟天空一样晴朗。这首诗就这前后脚的功夫,似乎就短短30秒,前15秒下了场暴雨,后15秒天清气朗。 大家现在听出门道了吧,苏轼写的是一场急雨,来得快,去得快。那苏轼在写急雨这方面,是跟朋友比试过的。后来苏轼在杭州做知州也就是杭州市长,杭州通判也就是杭州副市长叫袁穀,他俩既是同事,也是朋友。有一次,杭州大旱,两人一起去求雨,苏轼说:“咱俩各写一首写雨的诗,看看谁的诗里头雨来得快,快者为胜,失败的人就请吃饭。苏轼心想啊,小袁,你跟我比试,你死定了!一首诗脱口而出:“一炉香对紫宫起,万点雨随青盖来。"意思是我这求雨的香刚点上,哗!就下起了倾盘大雨,这雨来得的确很快。那小袁也不客气,我这雨下得更快,诗云:“白日青天沛然下,皂盖青旗尤未归。”什么意思?青天白日里,我香还来得及点呢,求雨的道场还没布置好呢,这雨就劈头盖脸地下起来了。结果很明显,苏轼只能服输。大家看到了吧?杭州这个地儿,不但是人间天堂,也是人间雨坛,是吧?诗人到这儿,不知道怎么回事,都特别喜欢写下雨。 苏轼在写雨方面很有心得,名气也很大,大家都喜欢写首诗写首词来向他请教。有个人叫王禹锡,也来求教,说他写了两句写雨的诗,诗云:“打叶雨拳随手重,吹凉风口逐人来。”什么意思?比喻这雨下下来就跟拿拳头打你一样,人吹口气就好比下完雨之后这凉风来了。这大家听得有点怪,你这下雨下在身上就像拿拳头捶你一样,这又不是你女朋友,它拿拳头捶你干嘛?再说,这凉风吹来说是比喻,拿人吹口气,这你嘴里的味道吹出来也忒难闻了。苏轼就问他说,你怎么这么写诗啊?我感觉你这是没规矩嘛,是吧?你写诗得有所遵循,有固定的意象。人家老王回答说,这是我喝醉了写的。第二天,王禹锡又拿了一大卷自己的新作,请苏轼评点,苏轼耐心看完以后,觉得还不如昨天那首,就很委婉地问他:“这些诗也都是喝醉酒的时候写的吧?"可见苏轼对于这些自以为是、粗制滥造的诗作,是比较厌弃的。 回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它为什么好?就是在很短的篇幅内,28个字里头,把雨来雨去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而且非常生动。苏轼这个炼字的功夫是非常了得,有巧思,达到了一种什么程度啊?达到了一种精益求精、拍案叫绝的程度。 再举个例子,苏轼担任翰林学士期间,经常接待外国使节。有一次,一位辽国使臣自恃有些文釆,想与苏轼比试比试。他说"我大辽国有一对联,曰\'三光日月星.,不知能否赐教一二?这个联不太好对,为什么呢?这个“日月星"是自然天体,下联如何应对得当需要费些思量。这辽国使臣话音未落,苏轼居然一口接上”四诗风雅颂”!这《诗经》分风、雅、颂三类,雅又分大雅、小雅,因此是四诗。“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自然对人文,天衣无缝。接着,苏轼又说:“四德元亨利,也能对上"大家说奇怪,《易经》所谓四德,不是元亨利贞吗?怎么少了一个"贞"字?苏轼说,宋仁宗皇帝叫赵祯,怎能直言相称"贞"?这便是苏轼的巧思,这种巧思从哪来呢?从长期的积累当中来。 苏轼曾经说过,他写文章写诗,特别是喝醉酒之后,感觉这酒气都能从这十个手指头里冒出来,酒气再行诸笔墨,通过笔墨冒到这纸上,最后变成了诗文,那这这酒里头有诗文,诗文里头渗透着酒气。实际上,苏轼说的也没那么玄乎,意思就是喝酒能给他带来灵感,在他的创作中扮濱着重要的角色。其实苏轼喝不了多少酒,他自己说顶多喝个两三盏,不胜酒力,但是酒是他的催化剂。 苏轼曾在一篇词的小序里边写道,他到了黄州,在一个春天的晚上,喝醉了酒,在月色里走上了溪桥,解鞍下马,平躺在桥上,把脑袋枕在胳膊上,开始睡觉,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晨,只见群山掩映,流水叮咚,宛如仙境啊,于是即兴创作词一首,题写在桥柱之上。你瞧瞧,要是咱们,就是早上起来洗脸刷牙刮胡子,这些忙完了,接着送孩子上学,是不是?还有什么巧思啊?我告诉你,苏轼平时就是咱们邻家大叔,跟你差不多,可是在关键的时候,在喝醉酒的时候,在春山的掩映下有山有水、喝醉酒的情况下,那他就不是苏轼了,他就是东坡先生,就是我们的坡仙啊,对不对? 给大家讲苏轼这首诗相关的小故事,好玩是挺好玩,但是你别光顾着好玩,这诗里头有硬知识,有硬知识就必然有真道理。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就一个字,快!但是苏轼能把这\'\'快“字写得让我们这么喜欢读,还能引出后头这么多小故事!大家没想到吧?我跟大家透露个消息啊,苏轼的故事比苏轼的诗都要多,那些故事又好玩’又有意思,又有性格。我告诉你,你要是有苏轼这么一个朋友啊,你就会从早上笑到晚上,晚上睡觉睡着了还在笑,连你家长你爸你妈都觉得你奇怪,你告诉他们,没事,我白天跟苏轼在一起读诗,晚上苏轼还逗我发笑,我肯定能活一百岁。所以说啊,常读苏轼的诗,身体健康,寿命长,跟苏轼这样的人交朋友,绝对有好处,听康老师讲苏轼的诗肯定也没坏处。 苏轼这个大文人,他身上有很多的特点,很多的大师也有这个特点,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看上去可能长得还不是那么聪明,表现得还不那么伶俐,但这时候他需要一个引子,需要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可能是一杯酒,可能是一杯茶,可能是你跟他说的一番话,可能是一番美景,也可能是遇到了一个老友,在这一刻,他可以煥发出全部的才情,就像他这次喝完酒一口气写了五首诗,这才是苏轼,这才是我们心目当中的东坡居士。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原来康老师是告诉我们,要想写好诗,第一,适度的喝点酒,第二,一定要去西湖,也可以去太湖,也可以来昆明湖,总之你得去一个湖,在湖边上离水远点,把酒喝完,睡一觉起来,题首诗,写在柱子上,你就是苏东坡。 一、诗人介绍及创作背景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楽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1皮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首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貢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臺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_。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竒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二、诗文解析 六月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搂。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