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的时光/伟民.朗诵伟民

往日的时光/伟民.朗诵伟民

2018-08-07    08'03''

主播: 伟民😻

208 0

介绍:
看完央视这期《朗读者》节目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由的也想起了我的故乡。 这时夜已很深了,伴着窗外的月色,我的思绪飞呀飞呀,飞到了家乡的 小河旁。小河岸边垂柳依依,河水青青;这条不知名的小河套一直向东流去,不远的地方就是松花江。 秋天的小河是我们孩子们的乐园。小河清澈见底,河里沙石历 历在目。河套里有很多嘎鱼,大都钻在石头下面,男孩们就会拿着像簸箕一样的沙网捉住它,嘎鱼味道很鲜美,就是刺多。因为小河水流很急,岸上会有许多胆小的女孩儿不敢下水,眼巴巴地望着男孩儿们,用眼神恳求能有人“施舍”。 每当我带着战利品回家后,晚上的餐桌上就会多一道嘎鱼炖豆腐,我总是慢慢品尝(生怕扎着),吃完了自己碗里的那一份,隔几尺还要望眼欲穿看姐姐.弟弟碗里的美味,嗅闻着那淡淡的清香,看看周围没人搭理我,会郁闷的咂吧几下嘴,低下头扒拉自己碗里饭来填充肚皮。 悠悠天宇旷,浓浓故乡情。 每当回乡与听着名字熟悉,望着面孔又很陌生的亲人相聚时,总会有些伤感。老一辈人的额上又添了许白发新愁?这些终日劳作亲人的脊背上又镌下了岁月风霜? 面对这些,我会以相逢为笺,思念为笔,也书清风,也书明月,记录下这一份来自家乡的温情和感伤,岁月温润.写意静好的团圆时光。 这时的我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走上碎石铺就的家乡小路,徘徊在故乡浩瀚的长空下,在迷人的晚霞和动听的鸟鸣声中,望着渐渐变暗余晖里四散亲人远去的背影,不免惆怅若失起来…… 我已离开故乡很久了,算起来52年了。 那一年(1965.10),孩童的我,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来到宁夏;那时的我懵懂无知,没有梦想,只为新鲜.奇异的远方。 没曾想大东北与大西北,隔着山,隔着水,隔着一座座城,隔着思念; 风雨中,站在青铜峡水坝最高端眺望;遥远的故乡,就如我心中那一盏深夜里如豆的灯光,是我的家乡,摇曳一缕情思和希望。 此刻我想到了,回头的地方越清晰,往前走的意念就会越坚定,也许这就是“故乡”的真正含义。 家乡是每个在外游子的软肋和泪点,与生俱来;思念她也是有传承的,从父母亲到我,到我的下一代……。 从这微小处,折射出一个道理: 古往今来,家乡一直是文人骚客们亘古不变的谈论话题。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故乡之思,永远都是游子的至诚抒怀。在他们看来,家乡是他们心灵的依靠、感情的寄托。 家乡是缕阳光,冷寂时可以寻得温暖;家乡是个港湾,孤单时可以停泊靠岸。 乡土是每个人身上无法磨灭的印痕,对于离开故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提起故乡总是有着一种特殊的、充满依恋的感情。 每当我拿起笔来写起思乡,总是会触碰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而不禁眼泪扑簌;这奇妙的感觉,离开故乡的时间越长,就越强烈,在内心深处也就越懂得故乡的意义。 于是就有今天的我,借诗言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恋。 2018.8.4/伟民写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