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的能力,决定你能走多远

独立思考的能力,决定你能走多远

2018-02-12    11'05''

主播: sophia🌿🍷

32 0

介绍:
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开会时只能同意或反对别人的意见,却说不出个一二三四五,或者默不作声地从头到尾,完全没有存在感; 出现一些新闻热点时,不经思考就人云亦云,跟着转发刷屏,却被各种反转再反转的观点打脸…… 这其实是因为我们缺乏独立思考,无法系统地建立、表达自己的意见。 独立思考力决定一个人的竞争力,没有经过仔细思考的意见,既无法得到他人的信赖,也不会有影响力,更无法达到任何效果。 深层次来看,一个逻辑思考不足的人,给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不高。 日本作家狩野未希在《哈佛大学的6堂独立思考课》中,根据哈佛大学提倡的自我意见建立法则和批判性思考,提出了为意见找根据、区分事实和意见等建立属于自己意见的几个步骤,告诉我们如何学会真正的独立思考。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只有锻炼独立思考力才能脱颖而出。  02 深入理解问题,为自己的意见找到相应的根据。 在面对不了解的问题时,最不可取的是不懂装懂。 有时候领导交代一个新任务,当时好像明白了,但一转身却陷入一头雾水; 看完一本书或一份报告,感觉好像看懂了,但如果讲给别人听,却往往讲不清楚。 职场上,不懂装懂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甚至可能会失去他人的信任。 因此,在面对问题和搜集信息时,不要停留于可能是事实,也不要在没有深入了解时就急于做决定,首先想清楚,自己究竟理解了多少? 狩野未希指出,一个自我意见建立的正确步骤应该是: 确认自己对这件事的理解程度;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事情,继续做一些调查或提问,并付诸行动; 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思考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 如果理解程度不够,我们就很容易停留于表面,不去深入探究事件的真实性,不经考究就下结论或发表意见。 那么,怎样判断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呢? ①用对5岁小孩的方式说明 爱因斯坦说,如不能用浅显的话来解释,就不能说你已经充分理解。 试着把你理解的信息,说明得连5岁的小孩子也能够听得懂,才是真正的理解。 ②使用理解程度检查表 重点在于把脑中的各种杂念写下来,就会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试着逐一检查已理解的部分,每一项真的都正确吗? 例如,判断对某个英语教学商品的企划方案的理解程度:  ③用5W1H反驳 这也是最快速简便的检查方法,看自己能否回答出“谁”“做什么”“何时”“哪里”“为什么”“怎么做”“对谁做”“多少钱”等问题,根据场景改变提问内容。 ④区分“事实”和“意见” “事实”是以某种形式显示证据的事物,例如“地球是圆的”的证明。意见是经过思考后得出的不同想法,例如“地球比任何行星都美”。 在检查自己对所获得信息是否真正理解之后,切实举出“不理解的部分”是什么,并为了消除不理解的部分,找方法查资料。 最后,深入理解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养成实际提问的习惯。 03 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深入思考,增加观点。 最近一款小游戏《旅行青蛙》成功登顶免费排行榜冠军,微博热搜也迅速冲至第一。 这款单调的养成游戏,玩法很简单,也不用花太多时间,玩家采集四叶草,购买装备和食物,让青蛙出门旅行。这样不走寻常路的一款游戏,却深得佛系玩家的心。 《旅行青蛙》的成功,就在于满足了人们内心的需求,唤醒用户内心的牵挂、孤独和爱。它站在了用户的角度,真正考虑用户需要的是什么。 世上有无数立场,老板的立场、消费者的立场、对手的立场等,每个立场都有自己的感受、理由。 有时候如果只从自身的立场想问题,往往只能看到一件事的一部分;有时看到了其他角度,却误以为“没看到”,这样的解读就很容易产生“偏见”。 如果站在他人的角度,感受他人的心情,就可以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意见,并让自己的观点与不同的观念对抗。 而最重要的角度,是不能忽视的那些人的角度。想想“谁是有利益关系所以不可忽视的人”,思考他们最想得到什么,从而找到容易忽略的重点,增加自己的观点。 只有这样,才能让思考和立场更全面,不至于有失偏颇,并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  04 完善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把批评和反驳都当作对自己想法的推敲。 独立思考不是独自思考,一方面,如果只是建立了完整的意见,但是无法清晰明了地表达,就无法说服别人采纳你的意见。 另一方面,学会倾听不同观点或者是反对意见,可以获得补充,完善自身观点。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意见,不要觉得“也许我想的是错的”,即使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也不能认为“自己没用”。 提出自己的意见,有一些技巧需要注意: ①传达意见时,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使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和容易理解的结构流程,注意重要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再三重复。  ②把别人的否定当成自己意见的肥料。 当你的意见遇到反驳时,怀着平常心,对事不对人,想象一下他为什么会说这种话,把否定当成对方的提问,尽可能找出他的根据,思考清楚之后,才能有理有据地反驳他人。 ③不要假装都懂,对于没理解的部分尽可能提出疑问。要反对就要提出代替方案。 最后,说出意见时,不论会引起什么结果,都要有负起责任的心理准备。  05 在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可以即时获取大量信息,但如果缺少自己的思考,只会被越来越多的信息或者事实所包围和困扰,难以决策和行动。 另一方面,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每个人都能表达自我,但只有独立思考,才不会人云亦云,真正建立个人品牌。 而这种思考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曼尼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慢两种做决定的方法。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靠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决定。 “系统1”是快思考,直觉思考;“系统2”是慢思考,理性思考。 而狩野未希在这本书里建议我们的,就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下,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掌握不同思考方式,学会多角度理性地分析问题。 我们思考,不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为了不轻信盲从,而是为了更好的成长。而这可能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