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你,但你可千万别喜欢我”|性单恋

“我喜欢你,但你可千万别喜欢我”|性单恋

2017-04-19    04'49''

主播: 简单心理

13769 567

介绍:
Hi, 我是简里里,欢迎收听简单心理PSYCAST。 大家有听过“性单恋”吗? 性单恋的人总是讨厌喜欢自己的人,如果对方跟自己表示好感,或是察觉出对方喜欢自己时,他们就会立刻生出一种厌恶之情,彻底的远离对方。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或者你自己有没有这种情况? 心理学中用“性单恋”这个词来形容这种“我喜欢你,但你可千万别喜欢我”的情况。 有人认为性单恋是一种新的性取向,但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对待亲密关系的回避态度。 在平时生活中,性单恋者遇到对自己殷勤的人就特别想回避,但他们又不是讨厌别人,他们会有谈得来的同性和异性朋友。而且也会他人产生好感。 但只要对方表现出想进一步发展的意思,性单恋者就会立刻感到反感,严重的时候,还会有恶心的感觉。 就因为这样,他们很难进入到一段真正的恋爱关系中。能让他们持久喜欢的,都是那些明确表示过“我永远不会和你在一起的人”。 也就是说,性单恋者永远在追求那些“不可能”的对象。 但奇怪的是,他们并不觉得是自己配不上对方,或是对方配不上自己,他们只是,不想被喜欢的人喜欢。 性单恋者就像被自己囚禁在单相思的角色里。他们只能是给出爱的人,但却无法被人爱。 这种“单恋取向”可能是因为对自身的不认同,导致他们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所以,当性单恋者喜欢的人也对自己表达出好感时,他们就会觉得哪里不对,会觉得,那么美好的你,怎么可以来爱我这样的人呢? 于是,他们渐渐成为了单恋者,总是回避和厌恶他人对自己的好感,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接纳别人的爱。 这种对自身不认同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单恋取向者回避型的依恋模式。 童年时,回避型依恋模式的婴儿对母亲的存在、离开、返回都很漠然。 这是因为,婴儿在与母亲的互动中,感受到母亲无法满足他们的依恋需求,从而通过回避的行为来掩饰和压抑自己的需求。 在婴儿长大后,这种已经习惯化的回避和压抑,依旧存在于与他人的互动中。他们从“不接受母亲的爱”,变成“不接受他人的爱”。 但其实,“性单恋者”内心深处有着对爱的需求,他们只是无法建立起将爱输送进心里的管道。 那么性单恋者该怎么办呢? 我们很难在一朝一夕改变自己的依恋模式,每个人面临的情况又很不相同,如果我告诉你该怎么怎么做,就能改变你的依恋模式,那是很不负责任的。 我们更多的,是想让你对自己的状态有所觉察。 具有回避型的依恋模式,并不代表无法好好生活。 首先,你应该了解的是:对浪漫和爱有渴望,并不意味着必须要谈恋爱。 就像是我喜欢看《人民的名义》,但这不意味着我要成为一个反贪斗士一样。 如果你更习惯单身的状态,那就享受这个状态。 不必急着进入一段关系,也不必为自己单身的状态而着急或羞愧。 其次,尝试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 如果一直否认、不接纳自己,可能会陷入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你喜欢一个人,于是你认为自己必须需要一段恋情,但在追求对方的过程中,对方的回应却又让你厌恶和痛苦。 要知道,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情,最终只会使我们伤害自己与他人。 尝试对自己说:我是喜欢浪漫和爱,但我暂时无法与他人恋爱。 这也没有什么。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啦, 谢谢你的收听,记得关注我们,我们下期见~ 公众号:简单心理(janelee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