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宋金十大名曲”即指宋金朝时期传唱最广,最受当时人民欢迎,最为经典的十大歌曲,包括:
司马槱[yǒu]《蝶恋花》、苏轼《念奴娇》、晏几道《鹧鸪天》、柳永《雨霖铃》、辛弃疾《摸鱼儿》、吴激《春草碧》、蔡伯坚《石州慢》、张先《天仙子》、朱淑真《生查子》、邓千江《望海潮》。
而柳永的《雨霖铃》在古今送别词中,无疑是最夺目的一首,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
在这个多雨的初秋,我们重温一下这支传唱千年的离歌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写离别,抒发离愁别绪。离愁,是人们都会产生的共有的感情。我们与朋友、亲人、爱人、家乡相别,多少会带有一丝惆怅。特别是在一个“寒蝉凄切”的清秋时节,这种离愁就变得更加浓稠。
单看词牌,就有一种缠绵哀婉的感情弥漫开来。当年马嵬坡兵变后,杨贵妃缢死,玄宗北还,途中遇雨,雨打金铃,更增凄厉。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雨霖铃》曲。所以,曲调自身就带有哀伤的情绪。
他们在一个秋日的傍晚分别,那凄切的蝉鸣、萧瑟的秋景、阴沉的暮色都为离别增加了几分悲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起首三句写离别时之景,并不是为了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而是为了渲染气氛,暗寓别意。“寒蝉”、“长亭”、“骤雨”都是令人感伤的意象,表明词人所见所闻所感,无不凄凉。再从句法结构上看,“对长亭晚”为“一-二-一”的句式,有顿挫吞咽之感,仿佛有幽人呜咽,准确地传达了离人心中的凄凉况味。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以白描手法,写情人间离别时的情态,表达出难分难舍的情意。他们在一个秋日的傍晚分别,那凄切的蝉鸣、萧瑟的秋景、阴沉的暮色都为离别增加了几分悲凉。正当两情依依之时,兰舟却催人出发,于是千言万语化为了“执手相看泪眼”,他们只紧紧地握着手,泪眼相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两句语言通俗,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寥寥数语把人物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以及眉头紧锁、泪眼迷离、失魂落魄的情状都传神地刻画出来。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两句,由一个“念”字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写想象中的情景。离别时,他们四目相对竟说不出一句话来,心中却有千言万语在翻涌。“念去去”两句就是人物的内心独白:想到这一去,山一程水一程,迢迢千里,定是暮霭沉沉,烟波浩渺,楚天一望无际,此后相见就渺茫无期了。“去去”二字连用,一字一顿,显出激越的声情,写出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的矛盾心情,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千里”以下,写景美丽如画,楚江上烟波浩荡,一片迷离。但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辽阔的楚天涂上了灰暗的色彩。“烟波”已是迷蒙,又加之灰蒙蒙的“沉沉暮霭”,令人无限凄迷;刻画出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境,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迷茫的前程。
“多情自古伤离别”,从大处落笔,指出自古以来多情之人皆因离别而伤,具有普遍的意义。“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是在离别的基础上把情感推进了一层。景物层层推进,感情层层递增,景与情相互交融。词人与恋人分别,便失去了感情上的寄托,已是惆怅苦闷;再加上宦途的失意,前途的惨淡渺茫;更遇上这凄凉冷落的秋景……一瞬间愁增百倍,悲添万分,词人不禁哀呼“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一问一答,写景极美,写情极哀。这仍是作者的想象之景。词人遥想兰舟临岸,自己酒醒梦回,只见晓风轻拂杨柳,残月空挂杨柳枝头。他瞬间清醒,想佳人在何处颙望,在何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他都看不到,只看到“晓风残月”。至此,全词的意境已从开阔凄迷转为清冷幽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什么是“良辰好景虚设”?李益说“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就是千种万种的自然美景摆在你的面前,你却丝毫不为所动。不是因为你已看破红尘,而是你深陷其中,无心再喜欢上其他的事物。最后这几句是对离别之后生活的想象。相聚的时候,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心愉悦,可一旦离别,满心都是孤独与牵挂,即使对着良辰美景,也提不起欣赏的兴致,那美景只能徒增伤感。心中的千种风情不知向谁诉说,更不知该如何诉说。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画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结句用问句形式归纳全词,感情显得更强烈。
雨霖铃
这是一首让人身临其境,“恍惚迷离,不能自主”的好词。词中,长亭送别的场景、执手相望的情形、楚天烟波浩渺的景观、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景……无一不让人恍惚迷离,仿佛已进入一个梦境,或者走进了柳永的词中,与之同惆怅共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