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人生长路漫漫,最容易滋生烦恼的,莫过于一个字—— 争! 和爱人争对错,赢了道理,输了感情; 和亲人争输赢,赢了结果,输了幸福; 和友人争得失,赢了小利,输了情面。 世上没有完全的对错,若凡事都要争出个所以然,那么人活着未免也太累了。 等到了一定的年纪,你就会明白,人生有三样东西,争不得。 - 01 - 和爱人,不争对错 星云法师的书中讲了个经典的故事: 城内有两户人家,一户姓张,一户姓李。 张家夫妇每日鸡飞狗跳,动不动就拳脚相对。 李家夫妇却相敬如宾,几乎从未红过脸。 张家妻子感到十分羡慕,便向李家讨教保持和睦的秘诀。 没想到李家人一语道破天机: “你们家的人,都是好人,都是对的,没有错,所以会吵架;我们家不是,都认错,都觉得自己不好,所以我们家就不吵架了。” 见张家妻子依然迷惑不解,李家妻子便指着墙角的花盆说: 这盆花摆在这里,如果你们家有人不小心把它打破了,那么,他不会认为打破花盆是自己的错,反而会大声嚷嚷:“是谁把花盆放在这里的?” 另一个人亦不甘示弱:“是我放的怎么样?谁让你走路不长眼呢?” 双方都想争个对错,想不吵架都很难。 但我家不这样。如果有谁打破了花盆,就低个头:“对不起,是我不小心。”另一个人则会道歉:“哎呀,不怪你,是我不该把它放在这。”  双方都不争谁对谁错,硝烟自然就平定了。 夫妻相伴一生,除去风花雪月,还有柴米油盐,难免会发生摩擦和龃龉,正如那个被打碎的花盆。 若是你一言我一语,都认为自己有道理,偏要争个脸红耳赤,那么花盆的碎片迟早会扎进两个人的心里。 就算真的分出个你错我对,也不见得会和气和开心。 要知道,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 和爱人争对错,正如用一团火扑灭另一团火,不光会得不偿失,也会助长火势,致使弥天大祸。 其实,对于夫妻而言,对错哪有那么重要? 别纠结对错,往后退一步,一切自会海阔天空。 - 02 - 和亲人,不争输赢 曾在后台收到过一条读者留言,是来抱怨自己的母亲的。 她说,母亲退休之后,就来了自己的城市,和自己一起生活。 可是,两代人的习惯,有很大的不同。 最让她看不惯的,是母亲总喜欢吃剩菜。 一锅肉煮来煮去,换上不同的蔬菜来涮,哪怕最后只剩一锅汤底,母亲也从来都舍不得倒,总是说:留着明早下面条吃。 她和母亲争论过无数次,都以自己的失败告终。 她感到分外挫败:为什么自己永远都争不赢母亲? 不得不说,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很常见: 你希望他们不要总是屯东西,该扔的就要扔,他们则会说你浪费;你希望他们别老是关灯,一开一关会费电,他们都当成耳边风;…… 似乎在亲人面前,我们总是针锋相对,想争出结果,想赢得胜利。 可是,和亲人争输赢,争赢了,不舒坦的是他们;争输了,不痛快的是自己。 其实,人的想法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与其强求不来,不如顺其自然。 孔子云:“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和父母的想法不同之时,要先和声细语地规劝。如果实在说服不了父母,那就随缘去吧,没必要凡事都争出个输赢。 争的是理,输的是情。 别强求事事都能合己意,试着从他们的角度想一想,方能家和万事兴。  - 03 - 和朋友,不争得失 听说过六尺巷的故事么? 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和隔壁的邻居吴家素来是好朋友。 两家的院落之间,有条不宽不窄的巷子,平日供出入使用。 有一日,吴家要扩建新房,想占用这条巷子。 刚巧张英出门在外,张家人便死活不乐意。 毕竟,这是两家共用的地方,凭什么让给你呀? 双方争执不休,昔日的好朋友,差点儿打了关系。 张英得知这件事后,特意修了一封信,从千里之外寄过来。 信里只有一首诗: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信件,方才恍然大悟。 他们主动让出了三尺空地,而吴家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 从此,便有了享誉桐城的“六尺巷”,留下了千古的佳话。 是啊,让他三尺又何妨?人啊,若是太锱铢必较,就会失去很多东西。 你让对方三尺,对方才会让你三尺。 和友人相交,交的是气度,交的是情分。 让三尺没关系,吃点亏没关系。 毕竟,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莫让一时的得失,疏远彼此的情分。 把心放宽一点,得失少争一点,你会发现,一切豁然开朗。  - 04 - 余生漫漫,静而不争 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的段子: 有记者询问百岁高龄的老者:“您为什么这么长寿?” 老者回答:“因为我从不与人争论。” 记者感到难以相信:“您活一辈子,从没跟人争论过,这不可能!” 老者报以淡然一笑:“或许,你是对的。” 林语堂说:“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 所谓不争,针对的是一时的对错、输赢、得失。 所谓大争,则指的是长久的和睦、安宁、幸福。 不争,是人生的大智慧。 不止成就别人,亦能成全自己。 与其事事争个面红耳赤,不如以一颗不争之心,坦荡地经过世界。 到那时,人生舒坦自在,万事皆趁心意。 余生漫漫,静而不争。 最后,愿你不争不抢,却有岁月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