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传》第五部分

《长孙皇后传》第五部分

2020-05-23    18'01''

主播: 知足常乐😽😆🎥

54 0

介绍:
《长孙皇后传》- 长孙皇后何以百世流芳 01.今日导读 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遇见你,我是简老师。今天继续为你解读《盛世流芳—长孙皇后》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昨天我们详细了解了长孙皇后和唐太宗之间那些朝政之外的伉俪情深。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长孙皇后之所以会被历史铭记,流芳百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她与历史上其他皇后相比,到底有着怎样别具一格的高尚品质?是她不计前嫌的宽广胸怀,还是她出众的才华,是她拒绝外戚专权,大公无私的精神,还是她保护忠良,爱护嫔妃的仁义个性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学习的内容。   02.不计前嫌,皇后肚里能撑船 在很多人看来,有仇必报自然是一件非常合情合理的事情,尤其,当我们之前受到过别人欺负,有一天终于扬眉吐气,可以反攻对手的时候,那一定是大快人心,一般人都不会放过的绝好机会。 但是,长孙皇后作为千古传颂的一代帝后,却有着跟常人所截然不同的品格,她无比宽广的胸怀,就远远超出了我们很多人的想象。 我们都知道长孙皇后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做长孙安业,这个人非常阴险歹毒,心狠手辣,在父亲刚去世后,立马就把自己的继母和弟妹全部赶出了家门,并且长孙皇后嫁入李家后,他也一点不在乎自己的妹妹在夫家的颜面,依然不让长孙皇后回自己的家,所以后来每次长孙皇后回娘家,都是回她的舅舅高士廉家。 试想,如果是我们自己遇到的是这样一个不近情面,蛮横无理的哥哥,我们会怎么样? 我想,我们大部分人都一定会想尽办法报复,以解心头之恨吧,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当长孙皇后正式当上了一国之后,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后,她居然完全没有报复长孙安业的意思,反而还按照礼制,让他当上了监门将军,成为了皇亲国戚。 甚至到了后来,当这个不知感恩的兄长,参与到刘德裕的谋逆案被抓住后,在唐太宗决定将其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之时,长孙皇后还念着旧情,为他特意去找唐太宗求情。 按照常理,这个时候的长孙皇后对待他这位从小欺侮她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就算不救他,也是绝不会遭受后人的任何非议的。但是,长孙皇后的心胸之广,已经宽广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她找到正准备下诏处死长孙安业的唐太宗,说:“我知道我哥哥安业谋逆,罪该万死,但是他当年对我不好的事情,早已天下皆知,如果你现在处死他,外人一定会以为我是伺机报复,同时,这对皇上您的名声也是莫大的影响和拖累呀!” 长孙皇后的这番话,让唐太宗有些忍俊不禁,她明明是想救自己的哥哥,却看起来像是在替他着想,他笑着问长孙皇后:“那你的意思是应该怎么处理呢?”长孙皇后回答:“我觉得现在最稳妥的做法是,放过我哥哥,饶他不死,这样既体现皇上的宽宏大量,也不会让臣妾背上伺机报复的骂名。” 唐太宗虽然对长孙安业谋逆和对皇后的恶行记恨不已,但是,当他看到皇后如此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的胸怀,唐太宗最后还是顺从长孙皇后的意愿,赦免了长孙安业。 长孙皇后的宽广胸怀,不仅对待自己的哥哥如此,对待其他人也是如此。我们都知道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由于太子、齐王和嫔妃们的离间,高祖李渊对秦王李世民的态度逐渐疏远,长孙皇后为了扭转时局,对李渊及其嫔妃们极尽孝道,忍辱负重。如果换做一般人,如果有一天时局改变,自己有翻身机会之后,一定会先找那些曾经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或者欺侮的人报仇。 但是,长孙皇后没有,玄武门之变后,丈夫李世民得势,先被封为太子,后又接位登基。长孙皇后的身份也随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名身份卑微的秦王妃变成了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后。这个时候,她是有足够多的机会和足够大的权力,让她一雪前耻的。 但是,在她当上皇后之后,她并没有因此而骄纵自傲,而是一如既往地发挥贤良恭俭的美德,对李渊恭恭敬敬,细心侍奉,每天的早晨和晚上,长孙皇后都会定时提醒太上皇身边的宫女,要如何调节太上皇李渊的生活起居,就像平常人家的儿媳一样竭尽孝道。 所以,从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长孙皇后的身上的确有着许多常人不具备的高尚品质,她之所以被历史铭记和传颂,她异于常人的宽广胸怀是一大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她有如此特别宽广的心胸,皇后肚里能撑船,才让她几乎没有敌人,没有遭受对手的诋毁,更不会受到背后的唾骂,从而留下百世流芳的千古美名。 03.美貌之外,更具才华 在中国古代,有句俗话,叫做女子无才便是德。意思说,女孩子可以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用会,只要人长得漂亮,安安静静做一个弱女子,就是非常有德行和操守了。可是,在一点上,长孙皇后同样是“违背传统”的。 她除了出众的美貌之外,还有着让人艳羡的出众才华。我们就曾提到过,长孙皇后在和唐太宗的一次春游中,就曾情不自禁地即兴赋诗,写了一首《春游曲》。 当时在场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听到妻子出口成章后,惊叹不已,并且对这首诗大加赞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长孙皇后不仅能即兴赋诗,还会自己编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雕版印刷书《女则》,就出自长孙皇后之手。据说,当时长孙皇后写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是为了流传后世而发行,而仅仅是为了提醒告诫自己谨言慎行而写,无心著书,却文采斐然。 所以,当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才发现了这本书,太宗被书中内容的精彩故事和流畅文笔所深深震撼,同时,也十分感动长孙皇后的一番良苦用心,于是,太宗下令在全国印刷发行《女则》。 写诗、编书,长孙皇后除了拥有出众的文学才华,政治才能也非同一般。 在过去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女人的地位是相当低下的,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男人说了算,女人唯命是从。 但是,长孙皇后同样也是一个另类。她常常可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唐太宗的治国政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比如,长孙皇后穿着朝服进谏,保护忠良的故事,以及后来,天下太平之后,长孙皇后常常建议唐太宗不要只顾享乐,要居安思危,提醒武将们要时常进行武功操练,不要日久生疏,等到战争来临时,人懒马瘦,一败涂地等等。 长孙皇后这些政治主见,在很多时候都帮唐太宗匡正了治国路线,使国家逐渐走向繁荣强盛。由此可见,长孙皇后之所以被后人所传颂,除了美貌之外,她出众的才华也是一大主要原因。 04.大公无私,拒绝外戚专权 长孙皇后第三个被后世称道和传颂的原因是,大公无私,拒绝外戚专权。这一点也是她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 外戚,指的是帝王的母亲和妻子那方的亲戚。在历史上,有很多皇后在皇帝面前都是巴不得为自己或自己的娘家人,多谋取一点恩宠和优待,有的甚至恨不得直接自己掌权,或者把整个朝廷的文武百官都换成自己的娘家亲戚。 比如汉朝的吕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刘盈即位为帝,由于新帝年纪尚小,不懂得治理朝政,吕后便开始独掌大权,并为自己许多娘家人封了王位和爵位,使得那个时期的汉朝统治几乎成了一言堂,整个朝野趋炎附势、乌烟瘴气,十分腐败。 而在这一点上,长孙皇后的表现,可谓出淤泥而不染。她不但从没有为自己和自己的娘家人主动去争取任何一点恩惠,反而当唐太宗要奖赏和重用自己的娘家人时,她都是一味的拒绝。 她的哥哥长孙无忌文武双全,早年就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按道理,即使被封高官,也是理所当然。但是,他们反而处处避嫌,不希望给后人留下任何话柄。 比如,最开始唐太宗是打算拜长孙无忌为宰相的,但是却被长孙皇后严词拒绝了,她说:“我现在已经是皇后了,身份已经相当尊贵了,实在是不愿意自己的兄长再参与朝政,成一家之政了,汉朝的吕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希望皇上圣明,不要再封我的哥哥当宰相。” 长孙无忌也非常能够理解妹妹长孙皇后的一番良苦用心,因此也主动表示拒绝宰相的职位,唐太宗万不得已,拗不过他们两兄妹,最后只好给长孙无忌封了一个职位高,但没有实际权力的开府仪同三司的官位。 在封建时代,争权夺位似乎是每朝每代都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每个参与朝政的人,都希望给自己多谋利益,多得权势。但是,像长孙皇后这样站在国家的利益上,保持着清醒头脑,拒绝皇帝的特别恩宠,不爱封官掌权的角色,绝对可以说是皇后队伍中的一股清流。 正是因为长孙皇后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才保证了大唐当时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贤能者得以被重用,国家越来越富强,长孙皇后的故事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广泛传播。 05.本书回顾 好了,到这里,关于《盛世流芳—长孙皇后》这本书我们就全部解读完了,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长孙皇后作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后之一,其身上具备了众多我们可以学习的优点和亮点,比如,她对丈夫事业的全力支持,比如,她超越常人的宽广胸怀,比如,她的低调谦逊和对生活的知足等等,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宝贵品质。 通过这五天的学习,我们对长孙皇后的整个人生历程有了系统的了解。我们跟随她回到她不幸的童年,经历了寄人篱下的凄苦,也看到她当上皇后的风光,感受她管理后宫的大度,见识了她是如何不干涉朝政,却又循循善诱,帮助李世民更好地创立太平盛世,也了解了她与唐太宗在一起,所展现的伉俪情深。 与此同时,长孙皇后的确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她之所以如此出名,被后人千古传颂,万般敬仰,都是因为她身上有着许多非常人所能企及的高贵品质。 虽然,从外表上来说,长孙皇后在唐朝的三千佳丽里面,并不算是最美的,从智力上来说,她也不是最聪明,才能最突出的,但是,她却是整个历史皇后中,口碑最好,最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一位千古帝后,她让唐太宗深深着迷,爱恋不已,也让后人顶礼膜拜,模仿学习。 从长孙皇后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她虽然外表看似柔软,甚至柔弱,但是却有着一颗坚韧的心。她心怀天下,眼光长远,并不拘于眼前的琐事,而是将自己的智慧,以一种柔软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以女性特有的力量,在男权至上,封建社会发挥出独特的作用。这是长孙皇后身上贯穿始终的品质,也是我们后人最应该学习的东西。 好了,《盛世流芳—长孙皇后》这本书就分享到这里,恭喜你又读完了一本书,我们下次见!
上一期: 《岛上书店》
下一期: 《此生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