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步履不停》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

2020-11-26    14'36''

主播: 知足常乐😽😆🎥

65 0

介绍:
提起是枝裕和,大家都不陌生。 拥有多重身份和光环傍身的他,不仅在日本受到无数的追捧,也闻名于全世界。 身为作家,他写过多部畅销书。其中,《如父如子》、《小偷家族》、《比海更深》等著作都好评如潮,人口皆碑。 身为导演和制片人,他执导过很多经典的影剧大作。其中,有小说改拍的同名电影《如父如子》和《小偷家族》等都先后获得过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大奖。 也许是身份的多重转化和人生的丰富经历,让是枝裕和更能深切体会到人情冷暖与世间百态。 就像在《步履不停》这本书里,他就写了不少人们常见的生活和感情羁绊。有对人生的思考,有对生活的迷茫,有对亲情的困惑,也有对生死的探究。 兹心觉得,所谓人生与梦想,所谓眼前的生活与远方的未来,不管我们当初是为了什么而出发,都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这个初衷。 今天,兹心就和大家一起,走进《步履不停》这本书,去体会是枝裕和想传达给我们的人生道理。 01 关于误会与谅解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最大的误解,就是家人之间的互相不理解。 兹心深以为然。 世界上最能伤人,且伤人最深的,永远不是外界和外人,而是身边最亲的人。 就像书里的作者小良和他的父母。 身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小良上边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哥哥从小就聪明能干,不仅是老师眼里的三好学生,也是父母眼里的好孩子。 哥哥从小也被父亲当做事业和家庭的继承人在培养,作者小良却从未被寄予厚望。 哪怕后来哥哥不幸去世,父母对他也深爱不减当年,时不时就谈起他如何聪明、如何惹人爱、如何机灵等话题。 对于还好好生活在世的小儿子,父母不仅疏于关心,甚至有时候会混淆视听,把小儿子做过的事情误以为是大儿子做的。 比如这一次,作者小良带着新婚妻子回家看望父母,母亲兴高采烈地准备自己最拿手的好菜天罗妇招待他们。 在炸天罗妇时,母亲回忆起往事。这时候,她把小儿子以前说过的话误以为是大儿子说的。连父亲也记错了,还因为这句话夸赞了大儿子。 虽然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以理解父母为什么把这句话当成是大哥说的,但作者还是久久不能释怀。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帖子:“为什么每次爸妈犯很幼稚的错误时,自己总是控制不住脾气想要指责他们?” 回复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 我们跟父母生气,气的不是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气他们不该成为犯错的人。 在兹心看来,你之所以会耿耿于怀父母的错误,是因为你从他们身上发现了太多不完美,而且,你还不太愿意承认他们的不完美。 这就导致了原本很多可以避免却又发生了的误会。 消除误会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原谅父母的不完美,像他们爱你一样,去爱他们。一样的无私与不计回报。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爱,手心手背都是肉。 02 关于生死与宽恕 十五年前,作者的大哥因为在海边救起一个试图自杀的人而溺水身亡。 对于哥哥的死,父母始终无法释怀。尤其是母亲,有时家里飞进来一只蝴蝶,她都舍不得赶走,因为觉得那是儿子回来看她了。 她不仅自己无法承受儿子已经死去的事实,更不能原谅那个被儿子救活的年轻人。 每年的清明节,父母都会要求年轻人都会同他们一起去给儿子扫墓。甚至因为年轻人不爱惜自己,无所事事而为愤怒,觉得自己的儿子不该为这种没用的人牺牲自己。 生死面前,我们都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从容与大度。但如果说这是一种壮举,是一次救赎,那牺牲的人也算死得其所,相信他们做出决定时也是无怨无悔的。 2017年6月22日,浙江杭州蓝色钱江小区发生了一起纵火案。在这起事故中,林生斌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一夜之间,幸福的四口之家家破人亡。身为幸存的唯一一位受害者,林生斌悲痛欲绝,他恨不得替自己的妻儿去死,更恨不得将罪魁祸首千刀万剐。 如今时过境迁,他对妻儿的死依然耿耿于怀。但他没有让仇恨和痛苦吞噬掉自己。 意外发生后的这几年,他投身公益活动,相继为慈善事业做奉献。疫情期间,他更是以个人名义捐出5000个口罩。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兹心认为,当不幸降临,与其一味沉溺其中,让痛苦麻痹和折磨自己,不如早日走出阴霾,放过自己。 逝者已矣,生者当自强。 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挽回,更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有让生活好好继续。 放过自己的同时,也原谅和宽恕他人。生活还得继续,唯有释怀与放下,才能迎来全新的明天。 03 关于珍惜 自从哥哥去世后,作者就很少回家。每年只有在清明节那天,才会回去一次。 因为从小就与父亲有隔阂,长大后又不愿意按照父亲的意愿当医生,父子俩又一样的倔脾气,于是他们之间鲜有交流。 这次回家,看到浴室里不知什么时候装了扶手,瓷砖破败的地方也没人修,又听母亲说父亲在浴室里摔了一跤,作者这才意识到父母老了。 但他想着还有时间,日子还很长,所以无论如何都不想回家和父母住一起,而是要一个人在外面无拘无束地生活。 不久后,父亲突然去世,他还是这么觉得。直到母亲也倒下,他才恍然大悟: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 那天母亲给作者打电话,说自己被绊了一跤,动不了,感觉很冷。 但因为住得远,作者没有及时赶到。是姐姐打电话叫的救护车。这次摔倒之后,母亲又发生了第二次脑出血。 手术虽然成功了,但母亲已经无法开口说话,眼睛也看不到了。接下去的半年,作者每天能做的就是不知所措地看着母亲一步步接近死亡。 母亲去世后,作者经常做同一个梦,梦里他抱着母亲在等救护车。这个梦纠缠了他三年。 从这个梦里,作者学到的教训是: “人生总会犯下不管付出多少代价都无法挽回的过错。” 我们总以为时间来得及,时间会等我们,容许我们从头再来,去弥补人生的缺憾。 但往往的,意外总会比明天先一步抵达。 网上曾有人算过一笔关于陪伴父母的账: “假如你父母现在60岁,余下寿命20年。你没有跟父母同住,你每年见到父母的天数,大概是6天,每天相处时间大概是11小时。 那么,你和父母可以相处的日子只剩:20年×6天×11小时=1320小时。 也就是说,你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只剩下55天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总是习惯于等待,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等来等去,最终等来的往往等来的是遗憾。 然而蓦然回首,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来日方长,有的只是世事无常。 兹心认为,与其等意外发生,等失去后再痛惜来不及,不如及时珍惜,学会把握。即使无法丈量生命的长度,但至少可以把握生命的厚度。 一万年太长久,我们应争朝夕。 毕竟,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珍惜父母,珍惜现有,感恩,惜福。 希望,我们都能在,父母尚在的时候,及时尽孝,多一点陪伴,少一点遗憾。别等失去了才想着去珍惜。 04 《基督山伯爵》中有一段话说: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生活的操劳,而我们所能做的却只是一路走下去,步伐作为旅途中唯一的伴侣,有时就像一条搁浅的船,在岸边静静地摇摆于无奈。” 所谓步履不停,就是不管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哪怕是面对生死离别,也不能给生活按下暂停键,也要继续勇往直前。 生活就是这样,不管你昨夜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声,早晨醒来这个城市依然车水马龙。 想要走到生命的终点,中途必然会困难重重,磨难不断。但也只有走过泥泞,翻越大山,历经平湖烟雨,方能最终抵达彼岸。 当然也希望,在赶路的过程中,我们也别忘了留心沿途的风景。这些风景包括但不止我们的亲人,朋友,和我们的生活。 如果可以,别等失去再后悔,别用遗憾为代价换取成长。 就像书中说的一句话: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但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正是因为一切都有可能来不及,所以我们更要加倍珍惜。 原著:是枝裕和-《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