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宽《36岁,人生半熟》

宽宽《36岁,人生半熟》

2020-12-07    13'53''

主播: 知足常乐😽😆🎥

62 0

介绍:
陶行知曾问弘一法师这样一个问题:“您对人生什么看法?” 弘一觉得自己忙于诸多应尽而未尽之事,根本没时间想。兹心也曾一度恍惚:这么大的问题,又该从何思考?直到看到一本书《36岁,人生半熟》。作者宽宽,一个复旦硕士,一个别人眼里事业有成,家庭圆满的一线中产,用了一场彻底的“放逐”:卖掉北京房子去大理。认真思考了关于人生的所有困惑,并把所有踌躇时的刹那体悟记录在了书里。一场现实版“月亮与六便士”的取舍,她到底为什么要逃?又到底找寻到了什么?接下来,兹心将从宽宽的几次重大感悟入手,分享宽宽重启的半生,也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01财富,不应是生活的唯一追求宽宽,她形容在做此重大决定之前的生活:有严重的财务焦虑,没想过具体要做成什么,但笃定要过好,就该有足够的财富。于是每做一个决定,她都会在脑海里生成一份收入产出比,由此评定做事情的优先级。一次过年回家,天天在电话里说的都是这笔赚了多少,那个单子利润如何,妈妈听了几天后,无比惊恐,劝她最后别成了个钱罐子。宽宽也第一次停下来思考了自己的未来,以后要往哪里去,有没有在做自己。她不知道什么最好,但她笃定现在的生活肯定不想要,人生的追求并不应该只有金钱,于是卖了房,去了大理。兹心觉得我们很多人,对于精致生活最大的一个误解便在于,认为只有足够的财富才能带来生活上的满足,从而过度追求财富。诚然,没钱的生活会很艰辛,你会因为囊中羞涩而疲于奔命,你会被一分钱难倒。但有钱的日子也未必就会幸福,就像作者之前的生活,陷入了追求财富的无底洞中,但是人却逐渐迷失,沦为金钱的奴隶。毛姆说:“人追求的当然不是财富,但必须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有不受阻挠的工作,能够慷慨、爽朗、独立。”兹心深以为然,无论身处何地,财富都不应是我们唯一追求的目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合理追求金钱,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没有迷失自我,为之努力,便是真正的自己。愿你也能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浮世中,看到那一缕月光。02内心没有归属,去哪都是流浪当作者真正搬去大理后,她又开始了迷茫。她住的小区,被坊间戏称北京“第九区”,很多都是三四十岁正值壮年时,就有了退休资本的人,北上广深的人最多。来了后,大家的主要日程极其相似:散步、发呆、逛吃、养生、会友,以及游览青山绿水。结果宽宽发现:自由舒适的日子过久了,和繁忙焦虑的日子过久了,结果一样是厌倦。一些人开起了客栈,一些人不计投入地装了一套房子又一套房子。兹心读到,宽宽装修房子,靠监工维持一贯的忙碌时,只觉心焦:什么时候开始,她在不自知间,将奋力卸下的枷锁,又用其他方式一件件地戴了回去。《南方周末》曾出过在一期“逃离北上广”的专题。里面有一句话,兹心印象深刻:在他们对城市做出选择的背面,是城市对他们的选择:北上广抑或是小城市,都拒绝这批经济上以及心灵上均处于无根状态的人。什么是经济上以及心灵上均处于无根状态的人呢?兹心也曾不止一次地去思考,逃离逃得到底是什么?我想,逃离的,不该是表面的忙碌生活,而是不必要的欲望;追寻的,应该是内心真正的渴望。若心没有归属,去哪里都会是流浪。与其不断逃离,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自己想要的。03热爱,才该是我们一生的追寻搬离前后,宽宽的生活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宽宽特意做了自我解剖,她提北京的生活,想到的只有先生熨衬衫的身影:两分钟熨好一件衬衫,每次稍有停顿,宽宽就明白是熨到袖口和领口处了。搬到大理后呢?宽宽第一件想起的就是和先生的一次吐槽。一次宽宽和先生抱怨没地方写稿子,先生张口就说了5个字:那就开一个咖啡馆。那是他们在北京时,绝对不会做的事,因为她俩都心知肚明:咖啡馆是最难挣钱的买卖。在大理,先生反倒生出了刚入社会时的纯粹和任性,觉得只要自己想就去做,热爱最大。爱因斯坦曾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兹心深表认同:热爱,才该是我们一生的追寻。看过一部名叫《梦骑士》的公益短片,影片讲述了来自各行各业,一共17位“不老骑士”。这群人之中,年纪最大的已经89岁,最小的也有72岁,平均年龄超过80岁。然而,他们却仍然心怀梦想,环绕宝岛台湾历时13天,走过1139公里。他们做到了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做到的事,这份勇气与对生命的热爱值得很多人学习。倘若心中有热爱,人间何处不是热气腾腾呢?因为热爱,所以生活的一切都会是美好,努力追寻心中所爱吧!04改变,从来都不会太晚那么,如果心中所爱,与你目前所做相违背,你该如何选择呢?是继续做不喜欢的,还是果断放弃,选择自己喜欢的呢?我想,作者宽宽分享的这个故事,能够给你带来启发。夕照是作者的一个好友,一个家境优渥的北京人:爸爸是建筑师,老复旦毕业,爷爷也是复旦生,她也必须是,因为那是她的家庭的执念。但是家庭的执念,并不是夕照自己的渴望,执拗的她特意留了题没做,因为夕照一心只想当一个幼儿园老师,可惜没能如愿。后来,夕照成了央视名牌栏目编导,活成了人家都羡慕的样子。但是,繁重的工作,即便看似光鲜,却让她的内心并不欢喜。于是在几年后,她却毅然决然辞去了当前的工作,藏起了高学历,过往一切的光辉也是闭口不提,再次去面试幼儿园老师,只为找到心中的最爱。作者在提到朋友的这个举动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心底的渴望,藏得再深,也会念念不忘。作者朋友的这个经历也让兹心想起了中国女排中的朱婷,一个出生贫困农村,得不到优质资源,却对排球有着极度渴望的女孩。刚进排球队的时候,别人都有基础,她没有。于是,朱婷就不断地训练,用休息的时间来弥补基础上的不足。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这样日复一日地不断挑战,不断坚持,朱婷成功地熬到了省队,并在一次联赛中被郎平看重,一跃成为新一届国家队队员。有多少人,在日复一日中,磨灭了心中的渴望,说着身不由己的无奈,殊不知主动权从来就在自己手中。只要你愿意,只要你肯坚持,改变从来都不会太晚。只有找到你内心最渴望,找到你最擅长的东西,在不断坚持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你才能找到生命的价值、工作的意义。05木心说过:“人是要死的,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过程。”兹心想说:人生到底该走什么样的路,也从没有标准答案,但我们一定要明白,生命无法逆转,人生终究还是自己在过。是追逐钱权,还是向往田园,一定要给自己多一点的时间,多一点的勇气,多一点的宽容。允许倾尽全力也无法如愿的可能,允许未达圆满后留有的遗憾,也允许郁郁寡欢时的短暂停留,兜兜转转依然找不到方向的从头再来。同时永远不要放弃去探寻自己的内心,找到一生所爱。毕竟,生活中,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的。因为,我们有着长长的一生。原著:宽宽-《36岁,人生半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