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洗澡》杨绛

巜洗澡》杨绛

2022-01-21    17'23''

主播: 知足常乐😽😆🎥

105 1

介绍:
1957年,有一位文学翻译家为了翻译一本书,花费4年多时间自学西班牙文。历时22年的曲折,终于成就一本优秀的作品,更成为了国内译界一段佳话。这本书叫《堂吉诃德》,这位译者名叫杨绛。今天兹心给大家带来的,是杨绛先生的长篇小说《洗澡》。作家施蛰存称赞这本小说是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小说在《亚洲周刊》“中文小说100强”里排名第48位,而余华的《活着》仅排第96位。全书用极清淡又不乏幽默的文笔,以50年代一场极浓的政治运动为背景,一段婚外情为引,描写并讽刺了一群姿态各异的知识分子形象。这本书,是杨绛走过了大半个人生,在生命经历岁月的悲喜浸润后,用她宁静和淡泊的心态书写而成。整部作品就如作者本人一样,呈现出一种极致干净和通透的风格。现在,就让兹心翻开这本书,跟随杨绛先生的文字,品读故事,体会人生。01爱,是幸福的底色旧时代的婚姻,往往先考虑是否门当户对,却难谈感情。即使是接受了新式教育的人,有时也难免掺杂功利之心。正如书中的杜丽琳,她虽然上过大学,也留过洋。但依然对婚恋保持着旧式观念,把人生的另一半,当成自己未来生活富足、舒心的筹码。杜丽琳倾慕学长许彦成的才华,是因为他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自己的后半生有所依靠。她也看好对方温和、坦诚的性格,只因可以让自己更好掌控。而许彦成答应她的求婚,不过是急于摆脱母亲隔三岔五安排的相亲,对杜丽琳更多是一种感激。两人的结合少了两情相悦,更多的是利益的互取。二人遇事也常论对错,从而缺失了温度,这也是后来导致许彦成婚外情的原因之一。婚姻的基石应该是爱,才会愿意去包容和支持对方,一起抵过岁月漫长。“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家道中落,面对出身名门的张允和,爱在心头却难免自卑。他写信说:“我很穷,恐怕无法给你幸福。”而张允和却打消了他所有的顾虑:“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两人性格完全不同,张允和做事干脆利落,周有光却慢条斯理。但他们却能互为补充,相处得妥帖平稳。他们各有爱好,却又能相互尊重、支持。周有光爱听西洋音乐,张允和会陪着;张允和好昆曲,周有光会相伴共中。两人相濡以沫,携手共赴七十年的岁月风雨。好的爱情无需轰轰烈烈,而是如细雨润物,无言却深邃,让幸福在岁月中长流。杨绛先生曾说:“男女的结合最重要是感情,双方理解的程度。”兹心觉得,感情能支撑我们有意识地去理解彼此。有了理解,才会懂得并尊重对方的个性。能在现实中磨合而不强求改变,可以指出问题而不是一味苛责。相爱相知才会让两个不同的人,懂得彼此帮扶、彼此成就。爱,应是婚姻中最干净的底色。02清醒,才不会失去自己两情相悦本美好,即使婚外,也不乏真情,但它很难被世俗所祝福。许彦成和姚宓也陷入一段美好却尴尬的婚外情当中。姚宓是个秀外慧中的姑娘,在图书室工作。在许彦成眼中,姚宓聪慧好学,真实纯粹,待人不卑不亢。而许彦成丰富的学识,善良、正派的作风也同样让姚宓产生了好感。在不经意的交谈和相处中,两人之间的关系,慢慢向着微妙而暧昧的方向发展。这段相恋没有热烈地表白,更多的只是缄默和克制中的心心相惜,他们也在情感冲动和道德约束间不断徘徊。约好一起香山游,许彦成却因为对妻子的愧疚而临时退缩,姚宓也在时时警醒自己不要介入他的婚姻。理智最终战胜了情感,当许彦成决定离婚时,姚宓却毅然选择了放弃。她与许彦成达成了君子之交,走出了爱情的“围城”。不乱于心,不困于情,正是一种极为清醒的人生姿态。这让兹心想起了民国才女林徽因。年仅16岁的林徽因与浪漫诗人徐志摩,在异国他乡陷入情网,而彼时的她还不知道徐志摩已有婚配。当徐志摩的发妻张幼仪出现时,让她陡然惊醒。痛定思痛后,她果断选择放弃。理性让林徵因失去爱情,却保全了自己。她清楚,爱是责任,绝非伤害。她也知道,自己要的是现世安稳,而不是如火热情。若任由爱烧昏了头,自己将一生都活在负罪当中。人性的弱点往往就是看不见已得到的,渴望自己不曾拥有的。然而,在对的时间,爱上对的人是幸福;在错的时间,爱上对的人却是遗憾。一段不合时宜的感情,进一步是错误,退一步是难舍。不错上加错,需要有一份清醒的认知。兹心相信,清楚爱与责任的界限,才能意识到自己真正所需。无论面对怎样一段感情,保持清醒,可以让自己从容去爱,也可以放下依赖,转身离开。做到对自己无愧,对他人无亏,终会活得坦然而自在。03藏,是一种生存智慧《菜根谭》有言: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做人行事,要藏而不露。方能行稳致远,进而有为。姚宓精通英文、法文,工作能力极强。但她一向低调,从不炫耀。为了不引人注意,她把办公桌搬到靠门口的角落。还说这样有机会打瞌睡,成为别人眼中一副不求上进的模样。她本生得温婉端正,却总穿件土气的灰色制服。就如一袭隐身衣,过滤着众人的目光,成功地掩盖了她的光华。为了打消同事的觊觎,姚宓把父亲留下的大量藏书,悄悄捐赠给了某图书馆。后来,她被调配到该图书馆,还被准许脱产两年学习专业,姚宓终于重返她心心念的学校。姚宓人如其名,“宓”意为静,她静心把自己隐泯于人海。不是逃避,也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在特殊时代尽力保全自我的聪慧。隐匿锋芒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而在露往霜来的岁月面前,藏则是少言悲喜,看淡得失。1997年到1998年,杨绛唯一的女儿和钱锺书相继去世。她看似表面冷静平和,其实都把哀痛藏在心里。每日与回忆相伴,用文字写下《我们仨》,写下《走到人生边上》。写出的书她从不搞签售来增加销量;也以一家人的名义,把所获几百万的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帮助寒门学子完成课业,期望他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万人如海一身藏,她的一生,藏住了风雨,藏住了荣辱。安然独立于混沌世间,用她的博学和修为,活成这世间最通透的杨绛先生。兹心觉得,藏,是收敛,是静待,是保全之道,还是破局之法。藏锋,是不骄不躁,心怀谦逊;是沉淀自身,充盈灵魂,是守拙却厚积薄发。藏心,是接受无常,不言悲苦;是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是平静却暗藏力量。冬藏万物,只为春来生发。人生在世,懂得藏,便懂得了生长的智慧。04自省,才能雕琢生命王阳明曾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一切问题都源自心,心不正则事事不正。书中描写的知识分子中,有趋炎附势的投机者余楠;无实学又好出风头的施妮娜,还有浅薄的善妒姑娘姜敏。他们嫉妒姚宓的才能,把她的学术报告截头掐尾,用笔名“汝南文”联合发布一篇恶意批判她思想的文章。所作所为早已与严谨、科学的学术研究态度背道而驰。运动的尾声,是调整工资,重新调配岗位。余楠开始忙着争取多要二百斤小米,忙着笼络领导。施妮娜继续把矛头指向姚宓,认为她资格不够,工资太高。而姜敏不忘含沙射影,说姚宓为人没有立场。杨绛先生则用一句“运动渐渐静止,一切又回复正常”作为篇章的结束。经过改造后的知识分子们,仍然保持着原状,因为他们习惯了向外看,而不是反省自己的内心。在杨绛先生看来,每个人都需要自觉地认识和改造自己。兹心也认为,所谓自觉,要做到根植内心的自省,才能达成真正的改变。就像当年被车祸撞出人生轨道的胡歌,懂得了工作之余不断反省和沉淀,继而突破自己。他从明星跨步到演员,从态度认真升华到积累文化。沉寂后再度复出的他一举拿下金鹰、百花多个大奖。超强的自省力丰盈了胡歌的灵魂,皮相的瑕疵早已退居其后。人这一生,谁无过错,也都有遗憾。抱怨他人或自哀自怜,不仅毫无寸进,还会蹉跎大把光阴。每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常人无法看见的辛酸苦泪,也离不开“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兹心相信,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自省则自明,知不足,而后改,时时进步。一个人唯有学会反躬自省,才能从中认清自己,而不轻易被外界的声音所蒙敝。越了解真实的自己,真正的需求,才能知行合一,做到有错改之,创造蜕变。须知心如明镜台,也需勤拂拭。05俗话说,人有净气,风度自来。真正的干净不只是相貌、着装,还有心灵和思想。干净的眼睛专注于发现他人无视的美,干净的心更能洞见平凡世间的冷暖。人生而洁净,只因在红尘岁月中打滚蒙尘,模糊了是非善恶的界限。唯有淬炼心智,净化心灵,即使身处万象,历尽千帆,也能守得心如澄镜,活出纯粹、通透的人生。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处世,是一个人最美的姿态。
上一期: 《大学》诵读63
下一期: 巜大学》诵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