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专注力》克里斯•贝力

巜专注力》克里斯•贝力

2022-02-20    17'37''

主播: 知足常乐😽😆🎥

22 0

介绍:
爱默生曾说过:“专注、热爱、 全心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学会掌控专注力是我们所拥有的、用来创造美好生活的最强大且有效率的工具。然而,我们的专注力是有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分散专注力,从而降低工作效率,浪费大量的时间,使自己陷入焦虑和苦恼中。《专注力》一书也明确指出:我们需要学会时刻关注和控制自己的专注力,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加高效。本书作者克里斯·贝利 毕业于渥太华卡尔顿大学工商专业,精通专注生活的理论和高效工作的技巧,博客累计写作20万字,每天有超过200万人关注和阅读。他的研究成果曾在 《纽约时报》《快速公司》《财富》《纽约杂志》等国际知名刊物中报道。在《专注力》一书中作者从心理学、行为学、脑科学等方面出发,详细地给读者提供了大量掌控和提高专注力的方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专注的世界,摆脱分心,赶走疲惫,掌握专注生活的方法吧。01管理注意力,一次只做一件事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以下情形:当我们走进厨房或客厅时,却忘记了为什么去那里;解锁手机后却忘记了下一步要做什么……这说明我们没有养成专注做事的习惯,在不经意间将太多的东西塞入了注意力空间。如正在播放的电视节目、朋友刚发来的消息、刚浏览过的电影数据库网页……而没有足够的剩余空间容纳你最初的意图,让我们的生活陷入混乱。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保持自己做事时的专注,保证自己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就做好一件事。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保持专注的小方法——列清单法,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和计划列在纸上,根据轻重缓急去依次处理。这样,我们的注意力空间就不会过于拥挤。精简了注意力空间,我们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当前重要的、有意义的任务。注意力空间越整洁,我们的思维就越清晰,就越能集中精力办成事。著名围棋棋手常昊从小就有专注力高的品质,常昊幼年对围棋十分感兴趣,曾在围棋馆的棋盘旁一站就是一上午,注意力高度集中,目不转睛地盯着棋盘。正因如此,一个好苗子被教练发现了。6岁的上海儿童常昊就这样被吸收进了围棋队。3年后,获全国“棋童杯”赛冠军;还曾在被让四子的情况下,战胜过日本棋圣。常昊之所以有这样的进步,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能够管理自己的注意力,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兹心也认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诀窍之一就是能够持续地保持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最好。缺乏意志力,经常改换目标,见异思迁或四面出击,绝对不会有好结果。将自己的计划有序地列举出来,明确自己的任务。同时,有意识地保持专注,训练自己专注的能力,一次只做一件事。这样才能拥有不轻易被其他诱惑所动摇的意志力,让我们真正做好一件事。02控制分心,才能细致做事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学会控制自己的分心,才能做事细致,获得成功。书中有一项研究是观察咖啡馆中正在交谈的顾客,结果发现:将手机放在眼前的顾客,每隔三五分钟就会翻看一次,不管手机是否响铃或振动。我们日常做事时有47%的时间在走神,尽管我们尽可能地让大脑忙碌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完成更多的任务,反而会在一次次的分心中消耗自己的专注力,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几种控制分心事物的小技巧,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培养高度专注习惯。首先,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免打扰模式,提前清除使自己分心的事物。例如开启手机锁机模式、准备咖啡提神、携带耳塞屏蔽噪音等方式。清除工作环境中新奇的提示物,我们就能够专注更长时间。要谨慎地挑选可以进入我们工作环境的提示物,想想它们会对效能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样做是值得的其次,要注意环境的重要性,给自己营造适合专注的环境。例如打造整洁干净的工作环境能减少工作压力、在办公环境中挂上写着每日目标的白板能激发更多工作的动力、以及在桌子上放置一些绿植能舒缓情绪,放松身心。古时候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巧,后与王子期比赛了三场,但每次都远远地落在王子期的后面。赵襄王大怒,斥责王子期没有把关键技巧传授给自己。王子期十分委屈,说道“驾车的方法我已经全部教给大王了,只是您在运用的时候分心了。刚才您在与我赛车的时候,只要是稍有落后,您便使劲鞭打骏马,拼命要超过我;而超过了我,又时常回头观望,生怕我再赶上您。这样怎么可能去调好马、驾好车呢?。”赵襄王赛车时心不在马,终致失败的教训也说明:我们在做事时,一定要专心致志,避免分心,努力将每一件事情做好。这也让兹心想到了歌德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避免分心正是我们实现最终目标的必经之路。如果过于患得患失,关注的东西太多,往往会事与愿违,把事情的结果弄糟。正所谓“自律的人生最自由”。在兹心看来,能控制自己的专注力是对自身生活负责任的表现。学会控制自己的分心,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才能获得自由的人生。03转换思路,寻找问题的最优解在保持专注时,应尽量避免分心,让当下所做的任务占满你的注意力空间,进而高效完成任务。然而书中也提到:在专注之余我们还要重视发散思维的重要性,在发散思维下我们能够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更有助于我们整合信息,找到问题的最优解。在某项工作陷入僵局、停滞不前时,试着换个环境,换种思路,放松一下大脑,当大脑没有高度专注于一件事情时,反而会有助于我们整理脑中杂乱的信息。兹心有一位朋友,因为孩子不愿意做自己留的课外作业而大伤脑筋。但有一次爸爸在陪孩子上网课时灵机一动说:“儿子,我来做作业,你来检查如何?”孩子高兴的答应了,并且把爸爸的“作业”认真的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爸爸讲解了一遍。只是孩子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每一道题目都做错了……正是因为爸爸转换了看待作业的角度,巧妙地促使孩子完成了作业,使得辅导作业变成了一件易事。许多天才的火花都是处于转换思考角度时不经意间迸发出来的。阿基米德注意到澡盆里的水溢出,就想到了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牛顿看到树上掉下的苹果就想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经常使用转换思路的小技巧来突破自己科研的瓶颈。他喜欢去酒吧,喝着汽水,坐在那里倾听人们的谈话,带入陌生人的视角去感受思考问题,一旦灵感迸发,就用鸡尾酒纸巾匆匆写下方程式。兹心认为,上述例子都说明了:灵感和问题的最优解往往不是仅靠专注就能获得的,还需要我们放松紧绷的神经,让自己换个角度、换种心情去看待世界,往往会有不同的发现。时不时地开启发散思维,将学到的知识、日常的经历,真正地融会贯通,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提出新点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进而不断取得进步。04劳逸结合,做到事半功倍林肯曾说过“如果给我六个小时砍树,我会先花四个小时磨快斧头。” 兹心很认同这种说法,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专注力不足时强迫自己工作反而会适得其反。书中指出,除了保持持续高效的专注模式之外,给自己安排休息和放空的时间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当我们长时间保持专注模式时,大脑得不到休息,反而会钝化了专注的能力。专注模式可以让你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而发散模式可以给大脑补充能量、提升创造力。正如白居易用酒来开启发散模式,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整日分身乏术,于是每九天就要喝醉一次,用酒来排遣疲惫,放空自己。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自己的身心?”正是因为有这十分之一的放松时间,才能保证白居易做出的出色政绩和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正如,在2022冬奥会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的谷爱凌,不到20岁的女孩不仅已经考入了世界顶级名校斯坦福大学,还冲击了自由式滑雪的“世界最高难度”。当她被问到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她的回答居然是每天睡够十小时!正是懂得劳逸结合,在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休息时休息,才使她不论做什么事情都精力满满,事半功倍。兹心认为,适当的休息不是懒惰和放纵,身体是生存的本钱,休息是狂奔的前奏。越是经常在疲惫时进入发散模式补充能量,我们就越有能量去做最重要的任务。因此,在工作间隙做一些有限的、令人放松的事情,比如放下手机,在大自然散散步、听听音乐、甚至小憩一会儿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05每个人的精力就像是一颗弹簧,在做事时就应该保持高度专注,将弹簧尽力压下,你将会发掘出自己惊人的潜能。但是,我们也不能长期高强度工作,否则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使得弹簧失去弹力。懂得放松亦是人生的必修课,要知道每一次的放松都是对下一次起跳的助力。在工作时尽可能地保持专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能带给我们极大的成就感。当进入疲惫期或是休息时间,抛开手机的诱惑,静心享受自己的休息时间,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才能获得身心的放松。一个懂得在生活中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人,一定能获得更高效和健康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