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愚昧者的愚眛》罗伯特•特里弗斯

巜愚昧者的愚眛》罗伯特•特里弗斯

2022-03-06    14'29''

主播: 知足常乐😽😆🎥

42 0

介绍: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人一出生就反反复复做这三件事,直到死亡。一辈子自我欺骗蒙盖自己,再不然哄骗人家,而那个莫名其妙跟着赶来凑热闹的,便是被人欺。此人生之三大事也。”自欺、欺人、被人欺,这三件事,我们一直都在经历。有些人不肯用功学习,就买来很多资料、参考书,假装自己很努力;有些人明知道自己很忙,却承诺家人下次一定好好陪他们;还有些人,轻易被消费主义洗脑,买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结果不仅没收获快乐,钱也没了。那么,这些“自欺、欺人、被人欺”的背后,究竟蕴含着什么秘密呢?为什么我们明知道谎言不好,却戒不掉摆不脱呢?怎样才能真正诚实地活着呢?《愚昧者的愚昧》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特里弗斯,是克拉福德奖2007年的得主,该奖项被誉为生物界的诺贝尔奖,人们甚至拿他和达尔文媲美。演化生物学的知名著作《自私的基因》初版,就是请特里弗斯写的序言。在这本书中,他向我们揭露了关于欺骗的方方面面,比如自然界的欺骗、生活中的欺骗、神经心理学的欺骗、家庭及两性关系中的欺骗......同时,他也给到了我们一些方法,帮助我们摆脱欺骗。兹心相信,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认清充斥在我们周围的谎言,同时尽量做到不再欺骗自己,更加勇敢地面对自身的问题,蜕变为一个诚实而强大的人。01自欺欺人,才是人间常态《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叫:“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意思是说,把假的当成真的的时候,真的也就像假的一样了;把没有的当成有的时候,有的也变没了。人间的真真假假,往往难以分辨。在《愚昧者的愚昧》这本书中,作者从演化生物学的角度,告诉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在自我欺骗,而自我欺骗是为了更好地欺骗他人。欺骗,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先说自我欺骗。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就很擅长自我欺骗。明明挨了打,却在心里默念“老子被儿子打了,这个世界真不像样”,虽然作为最底层的雇农,谁都能欺负他,但他总是能安慰自己,在精神上相信自己才是赢家。这种自欺是有好处的,拿阿Q来说,他的现实生活已经很苦了,如果再不从精神上骗骗自己,恐怕很难熬过这样的生活。但当我们习惯了自欺之后,就会把假的当成真的,迷失在自欺中。当我们完完全全骗过自己,就能更轻松地骗过他人。兹心有位朋友,曾经这样自我检讨:他为了准备考研,买了一大堆参考书,每天坐在书桌前,对着摊开的书,实际却总是在玩手机。时间长了,对着那堆书,他就觉得自己真的在努力复习,他的家人也相信他非常努力,给予了充分支持。最后他没通过考试,这场自欺欺人才终于结束,他每每回想起自己虚假复习的过程,就觉得非常愧对家人的支持。作者说:“欺骗和自欺带给我们的,不过是一场永无止境且毫无意义的嘉年华,其中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悲喜剧。”02摆脱“虚假亲情”,真诚对待家人书中提到:自欺与欺人在家庭中也很常见。最典型的一句话,就是父母对孩子说的那句:“我做的一切是为你好。”电视剧《新闺蜜时代》中,王媛是一个从农村到大城市闯荡的女孩。她的母亲重男轻女。当她失业,落魄,身无分文的时候,母亲不理解她,不关心她,反而怪她开销大,房租贵,乱花钱,以至于给家里寄钱寄慢了。母亲一边责怪,一边声称自己是为了王媛好。对于这种现象,作者发出了灵魂的审问:“你是在为孩子付出,还是在将他压榨?你究竟爱不爱这个孩子?你是否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或者你只是把他看作满足你其他目的的一个工具。”在父母骗孩子的同时,孩子也会对父母进行欺骗。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有些孩子摔倒了,如果周围没有人,他很可能自己爬起来拍拍土接着玩,可如果大人在身边,他们就会嚎啕大哭。作者说:亲子之间的互相欺骗,就是父母想从孩子身上获得更多控制欲,利益,情绪价值,而孩子想更多的获得父母的投资、关注和照顾。但这样的互相欺骗,是不利于亲情长期发展的,当孩子越来越独立时,很多家庭内部都会出现严重的矛盾。表面上看来是孩子在叛逆,实际上则是双方的欺骗无法再进行下去的结果。兹心觉得,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在自欺欺人,把自己的欲望强加给对方。03良好的两性关系,需要彼此坦诚伴侣之间,为了维护感情,有些善意的谎言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如果一开始就在欺骗对方,或者小谎不断,那么两个人就会渐行渐远。兹心看过一则网友投稿,说自己认识了一位大她十岁的男子,该男子谎报年龄,和她恋爱。虽然相处的过程中很和谐,但后来她发现这个男人其实还有两个孩子。一位情感博主说:“一个人如果在年龄上都要骗你,那么以后任何事都能骗你。”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在《愚昧者的愚昧》这本书中,作者指出,每一次伴侣对你的欺骗,你都察觉了,也忽略了,这就是你的自欺。人家在利用你的自欺操控着你。谎言的温床是由你们共同搭建的。作者自身也有这样的体验,当他热恋时,对一些矛盾视而不见,看不到这段关系在急速恶化,每次骗自己,都能让心情变好,但是这只是暂时的。越是不面对真相,最后真相就会以越丑陋的样子爆发出来。在兹心看来,亲密关系中,如果你相信了第一个明显的谎言,却还不愿意撤退,那就意味着你们双方成为了一个“谎言共同体”。之后你会更愿意用骗自己这种方式,来纵容对方的下一个谎言。直到最后谎言逐渐离谱,你忍无可忍,才不得不清醒。想要拥有健康的两性关系,最好还是保持坦诚。坦诚的态度,会使双方更有安全感,增进彼此的信任,让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更牢固,也更经得起现实的种种考验。04清醒生活,告别“过度自信”自信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作者指出,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着一种自信,叫“虚假自信”,也就是通过虚张声势,吓跑对手,获得求偶权。这种虚假自信,是自欺引起的,自己骗自己,使自己错以为自己真的有这样的实力,才有可能骗过竞争者。作者说:“装出超出实际的自信,比投个好胎容易,所以自欺常常是生物的首选策略。自信是最古老也是最危险的欺骗形式之一。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发动战争,我们都会因为过度自信而蒙受损失。”兹心曾经认识一个过度自信的人,凡事都认为自己很懂,没有人比他更懂。每每别人聊到什么话题,他都会插一嘴,先否定别人,再抬高自己。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虽然我没有研究过,但我觉得你说得不对。”过度自信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越无知,越自信”。这种现象叫“达克效应”,是一种低能力者的双重困境。简单来说,就是一方面啥也不懂,另一方面不知道自己啥也不懂。这也就是俗话说的:“半瓶子晃荡。”对此,作者指出,一定要避免过度自信,不要炫耀,更别卖弄。这样容易与现实脱节,看不到自身的不足,也就很难再成长。想要避免过度自信,那么,在凭直觉做事的时候,我们就要从自己的预估值里减掉一部分。比如你觉得凭自己的毅力,能坚持长跑一个月,但有可能你最后只能坚持三天。把自己的预估值降到半个月,那么即便你跑了十天,也会获得一些成就感,同时也能更准确地得知自己的真实状况。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兹心认为,当我们能从过度自信中解脱出来,更真实地看待自己的状况时,才有机会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成为更好的自己。05一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兹心深以为然。他说:“我活在一个谎言里,即使这个谎言的本意是为了保护我。但是我不能一直被人保护。”诚然,走出谎言的包裹,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也并非易事,但事在人为。我们不能永远活在自欺欺人里,当一只鸵鸟。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直面现实。活出更真实的自己,遇见更真诚的人,经营更健康的关系,拥抱更真切的生活。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