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推开心理诊室的门》刘仲彬

巜推开心理诊室的门》刘仲彬

2022-03-15    17'08''

主播: 知足常乐😽😆🎥

55 0

介绍: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人擅长自我调节,有的人却过不了心里那道坎。因此,心理调节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北大心理学副教授钟杰讲过“不是推销读者去寻找心理医生,而是通过阅读,提升我们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察觉,并从中领悟或获取到一些自助之道。”今天兹心带来一本《推开心理诊室的门》,作者刘仲彬,高雄医学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临床组毕业,是资深临床心理医生执业九年,有深厚的心理学知识做支撑,拥有丰富的临床病例经验。全书分为三篇,情感与人际、自我的困扰和生活的压力,以简单幽默的方式,讲述发生在心理诊室里心理故事。心理咨询室里的故事千姿百态,探索一个个心灵的活动轨迹曲折迂回,既让人叹息,又让人心疼。下面就让我们推开心理诊室的门,感受主角们的悲喜,从他们的故事中学习积极生活的方法吧。01爱情不是比赛,没必要争个输赢就像方大同在《情胜策略》中唱的“你呢,就继续装酷,到最后一定会胜出,但留不住幸福……”外面是讲理的地方,而家是讲爱的地方。书中的吉他手修哥,因为性格比较大男子主义,常常因为错把铁盘放进微波炉加热、用过卫生间后不冲水等等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和女朋友争吵、冷战。在发生冲突时两个人都不甘示弱,你一句我一句地拿出了辩论的架势,常常把场面闹的很难看。正因为处理不好与女朋友的关系,修哥选择找作者咨询。作者建议修哥先迈出改变的一步,情侣争吵的时候,理亏的那一方,到最后无非都只是想找个台阶下,没必要非要用严厉的话语去中伤对方,非要分出个谁对谁错。而让步本来就是感情的一部分,对峙收尾的方式,才能决定爱情是否能走得长久。到了那个时候,孰是孰非不太重要了,大道理大家都懂,但她只想被安抚而已。杨绛在《我们仨》里也说过这样的小事:“我和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的读音。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人公断。她说我对,他错。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爱人相处总会有分歧,一定要争个对错,殊不知,赢得了结果,却输了感情,自己也落个不愉快。兹心也认为太多爱人间的势不两立,都不是因为原则性问题,而是源于内心不可明说的胜负观。宁愿不体面的转身,怀揣虚伪的倔强不再回头,也不愿伸出让步的手,优雅搀扶爱人走下台阶。其实只要彼此愿意放下面子,主动伸出手主动与对方和解,只需要一个拥抱,一切问题都能涣然冰释。02不是一路人,就不必勉强在一起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圈子不同,不必硬融。”这句名言基本可以解释我们在友情中痛苦的大部分原因——圈子不同。书中29岁的五月是公馆大学法文系毕业的高材生,三年前从法国留学返回台湾,掌握英、法两门外语目前在东区某贸易公司担任业务助理,不仅长相靓丽,而且年少有为。看似成功的她却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十分痛苦,对于“交朋友”这件事,她从小就比较被动,社交圈很窄,朋友就只有同学和同事。前一段时间五月发现自己在大学交到的朋友几乎都已经结婚生子了,大家都在讨论婚姻、育儿的问题,这让还没结婚的五月觉得插不上话。身边的同事有时也会结成小团体,相互勾心斗角,这让五月在维持自己的友情时十分痛苦。作者建议五月不要过分焦虑,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朋友,他们总是来了又走,真正留下的知心朋友本就罕见。最关键的是不要勉强自己,不要为了交朋友而勉强自己强行融入他人的世界,这样反而会更加痛苦。同时,也不能总是闷在自己的世界里,应该积极拓展好友圈,用真心去待人,相信总会遇到那个与自己合拍的朋友。知乎上曾经有个话题很火,“好朋友之间是如何变淡的”,下面赞数最多的答案是这样说的:“为什么没有人承认,是社会资源地位见识差距变大,你的苦闷他无法理解,他的彷徨在你而言,是变相炫耀。两个人无话可说,只能叙旧,直到过去被反复咀嚼,淡而无味,又碍于情面,怕被指责势力,还要勉强维持点赞的情分。”在兹心看来,必不为了少了一个不真心的朋友难过,也不用为了一个不了解你的人解释什么。因为懂你的人,你不需要解释,不懂你的人,你更不用去解释。人生的列车那么长,总是有人上车,有人下车。不可能所有人都陪我们到最后,只要好好珍惜眼前爱你的人就够。03敢于谈论死亡,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不少人不敢和儿童谈论死亡,也许是担心谈论死亡会触犯禁忌,动摇心绪,亦或是害怕给孩子带来坏情绪。但死亡原本就是世界运作的一部分,是现实的一部分。肉身的兴衰仿如气象,我们不可能只谈论世界美好的一面。将生死教育纳入日常,才能抚平死亡带来的冲击,让孩子更加珍惜生命。作者就曾借由植物的枯萎、动物的死去和亲人的离世,对4岁的女儿进行了死亡教育。告诉女儿要勇敢地面对死亡,只要生者能带着着过去美好的回忆继续向前走,死去的人就不会彻底消失。作者还对于儿童的死亡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应该在孩子主动问及相关话题时把握时机,抓住孩子的注意力;第二,动植物是死亡教育最自然,最不具有威胁性的话题,可以由此开始切入;第三,也可以通过动画片、书籍中的故事作为谈论的契机,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江苏常州市某幼儿园的一位家长就曾向媒体透露,自己的孩子还在上中班,有天晚上回来跟家长说,自己的皮球虫死了,还专门举行了一场葬礼。家长一开始还以为是孩子在开玩笑,后来发现,这竟然是幼儿园的“死亡课程” 。在对年幼的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时,老师没有在一开始就用“死”“死亡”之类的字眼刺激和吓唬孩子,而是让孩子以观察皮球虫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为“切入点”,通过为皮球虫设计别开生面的葬礼,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从而引导孩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兹心也认为,通过这种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能让孩子了解、认识和接纳死亡,明白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感。进而让孩子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珍惜其他动植物的生命,与大自然、整个世界和谐相处。而这恰恰是现在被很多“功利”教育包围之下的孩子们最缺失的部分。04若想被爱,必先自爱赵永久在《爱的五种能力》中写道“爱自己的人,摆脱了自己不被人爱的恐惧。于是允许自己成为自己。”只有爱自己的人,才能学会怎样爱别人,才能吸引到好的爱人。葳葳从小在缺爱的环境下长大,在她七岁那年父母就离婚了。从那以后,父亲几乎没怎么管过她,妈妈再婚后她就成了新家庭的局外人,只能与继兄妹被迫挤进同一间房。加之她的功课一直都不好,所以常常是家中被责骂的对象。就连妈妈都不站在她这边,斥责亲生女儿反而成了她建立继母威信的快捷方式。在成年后的几段感情经历中,葳葳为了取悦男友曾堕胎四次,甚至为了挽回男友酗酒、割腕、甚至多次试图服药自杀。作者建议葳葳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培养“对自己好”的能力。作为成年人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多种层面上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不再是需要通过讨好别人才能获得满足和回报的小孩子,也不再是需要别人的关爱才能安全生存的小孩子。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我们有能力对自己好,我们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求。治疗六个月后,葳葳主动和自己失败的婚姻说了再见,和作者约定不再自残,并积极控制自己的情绪,寻找取悦自己的方式。在英剧《肥瑞的疯狂日记》中,女主Rae是个不爱自己的典型,她认为自己又胖又丑,是个完完全全的失败者。因此常常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咨询师让Rae在想象中与十岁的自己对话,并让Rae告诉女孩“你真是又丑又胖,你很没用,只会给别人增添负担。”Rae说不出口,她觉得这很残忍。但咨询师却说“你已经这样说了,这就是你每天对自己做的事情。”Rae这才明白,自己应该接纳自己、拥抱自己内心深处那个有缺点的小女孩。兹心认为: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也不用花那么多力气改变别人。如果我们把一半的力气花在自己身上,就可以改变自己。如果你学会了爱自己,就能爱和接纳别人。如果你现在就能爱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满意,你就时常会觉得幸福,而不必去取悦他人。05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人的压力和焦虑都不小,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心理或情绪问题。但只要自身积极调节应对,不要陷入情绪低谷中,事情就会很快得到解决。因为看见那么多的不幸和痛苦,才更提醒我们要珍惜美好。就算处于人生困境时,也要努力从黑暗中寻到光亮,找到出路,不让自己朝着偏离寻常的方向越走越远。即使真的偏离了方向,也别害怕!接纳自己,接纳自己不良的情绪和不完美的人生,直面不幸的遭遇,努力从生活的日常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只要有想变好的想法,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同时,保持同理心也很重要,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积极主动地去理解他人,体谅他人的难处和苦楚。也许只是一句关切的问候,就能照亮他人灰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