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精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Ching-wei Ku Yen-wu The world is full of iniquities, why do you struggle so in vain; Always urging on that tiny body, forever carrying sticks and stones? I will fill up the Eastern Sea. My body may fail; my aim won't change. Until the great sea's filled, my heart can't know surcease. Alas! don't you see, The many birds with sticks on stones among the Western Hills? Magpies come, swallows go, all building their own nests. 世间万事没有绝对的公平,你何必自寻无来由的烦恼; 若只凭你这寸长的身躯,衔着木头填海要填到何时? 我也愿意填平这东海,即便身体沉入海中心也拒不悔改。 但是只要大海没有被填平,我填海之心将永不泯灭。 呜呼!你看不到, 西山之上的飞禽虽衔木者众多,但都在自己忙着筑自己的巢歇息!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 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学问渊博,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 —— “文治”。他从二十七岁开始编纂两部巨著,《 天下郡国利病书》和《 肇域志》。这首诗是他在36岁时根据《山海经》中“精卫填海”的故事写成的。​ 相传,精卫鸟是炎帝的女儿,一日到东海游玩,不料却被大海吞噬了生命。她的灵魂变成了一只精卫鸟,每天锲而不舍地从高山衔来石子和树枝投向东海,以示复仇决心。在诗作中,顾炎武以对答的形式,把自己比喻为精卫鸟,决心以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和编写巨著的大业。同时也透露了“衔木鸟众多”,却只有自己认真填海的身单势孤,暗讽了“鹊来燕去自成窠”只为私利的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