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评论播音)
考上名校就一定会成为“贵子”吗?
(稿件来源:2017年7月22日《南方周末》,作者:刘明礼,石家庄退休干部)
前几天,有条名为《寒门难出贵子?这个684分考入清华的农村娃感动了所有人……》的新闻,不仅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报道称,2017年高考,河北一位农村考生考了684分(理科裸分),还通过了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清华分数线将为他降低60分,被清华录取已基本没有悬念。而在这个“极为不普通的农民家庭”里,父亲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下肢残疾,常年瘫痪在床……
读罢这则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本人也为之深深感动。但回过头来再看这篇文章的标题,却越咂摸越不是味。我对“寒门出了个贵子”这种说法实难苟同,总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这篇文章的标题,很难不让人产生“考上名校便成了贵子”的歧义。当然,作者倒未必真的是这个意思,不过,在当今众多国人的心目中,却不无这样的认同。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孩子的家长,把孩子学习怎么样、是不是考取名校作为孩子“成龙”还是“成虫”的唯一尺度,觉得孩子成绩好、上了名校便等于提前进入了未来“上层”的生活。于是,许多城市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重金从娃娃抓起,今天报这个班,明天补那门课,孩子应接不暇,家长疲惫不堪,对一般家庭来说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而作为寒门学子,则无论如何得不到这样的“教育公平”,只能是“望班兴叹”。在此语境下,寒门学子杀出重围,考取名校,真的是可歌可泣,让人心生“寒门出了个贵子”之叹!
然而何为“贵子”?在世俗的眼里,“贵”似乎就是当官、发财,成为优势资源掌控者的代名词。社会大众评判一个人的价值,往往是局限于他的家庭背景、高学历、高颜值、高成就,而忽略了他个人在努力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或拼搏坚毅,或大爱无私,或心怀宇宙,忽略了人存在于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考上名校,只不过是拿到了通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至于能否打开宝库、从宝库里取走多少宝藏,关键还是事在人为。从名校毕业的不一定必是人才,而取得辉煌成就的杰出人物也未必师出名门。日剧《龙樱》里有段台词,应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入学考试只不过是一个考试,答案只有一个,都是很严格的。所以人生是不同的,人生有很多答案。不管上不上大学,最后的结果都是不同的。不管做什么,热衷于什么,为了谁而爱,都是正确的解释。所以你们要努力生活下去。你们要做出自己的可能性。所以要努力。你们一定要做得到”。
要成为真正的“贵子”,就要勇于打破禁锢人生的条条框框。一方面,一所好大学能为人生添彩,应当努力争取,但这也未必是走向成功的唯一出路;另一方面,名校也未必就是成功人才的加工厂,事在人为,只要你心有阳光,不管上不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都有可能突现人生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