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山竹”24小时(节选)
(新京报记者 集体创作)
9月14日下午,刘晓宁从广东省深圳市“逃”往福建省福州市的时候,深圳还是“晴空万里,甚至有些闷热”。此时“台风”山竹已经逼近菲律宾的吕宋岛。
早在七天之前,台风“山竹”在太平洋深处生成,随后一路向西移动,强度不断增强。中央气象台观察到,9月11日“山竹”达到超强台风级别,追平此前袭击日本的21号台风“飞燕”的强度,并保持此巅峰强度已超过66小时。
9月15日凌晨,家住广东省珠海市的赵悦然看见,天空上每隔几分钟就有道大闪电,她感到害怕。上次大台风是2015年“天鸽”登陆的时候,珠海市全城停水、停电,怀孕的赵悦然热到整夜睡不着觉,对肚子里的宝宝念叨着:“妈妈好辛苦”,想着,宝宝快点出来就好了。这一次,赵悦然想把宝宝塞回肚子里,好好地保护他。
广东省的市民们如临大敌,开始囤粮躲在家中。江门市蓬江区市民李小姐晚上9点去超市买方便面和饺子,发现“人头攒动”,包括方便面在内的速食品基本都被买走。在湛江市,许多市民在朋友圈直播抢空超市的各种视频。“晚上,全城的人都到超市了,大长队排得见不到头。”市民吴英感慨。
按照人们14日的预测,“山竹”应进入南海,从海南和粤西登陆,湛江是预计的登陆地。湛江园林局的工作人员在这个周末加班对街道上的树木进行了加固,还关闭了所有公园。
为了防备“台风把玻璃吹掉,把人吸出去”,小璇从周五下午就开始为迎战“山竹”做准备。这个从事保险行业的女孩,比其他人更了解台风可能造成的损失,她每天都在关注着“山竹”的一举一动。
中国气象局介绍,玻璃中间部分较为脆弱,所以在玻璃窗贴上交叉的胶带,可以增加玻璃的韧度,降低玻璃振动的频率。这不但可以对抗较大的风压,也可以防止玻璃破裂时四溅伤人。
她买了六大卷黄色胶带,按照网上的教程,在玻璃窗上贴出最牢固的米字形,为了在玻璃遭受狂风打击时提供一些支撑力,她还往窗缝里塞了棉花和布条。
在台风可能影响的多地,胶布脱销,胶布的替代品保鲜膜和五金店的玻璃贴,也销量大涨。
赵悦然的父亲在珠海的郊区承包了一片鱼塘,5天前,赵悦然就开始劝他来珠海,一家人守在一起。父亲不肯走,其他鱼塘的塘主都留下来了,如果离开鱼塘,台风“山竹”导致停电,鱼就会缺氧死亡,这一年就算白干了。
9月15日中午,华润集团建筑工地上,各项目组分头开了动员大会,要求工人们把工地上可能被风掀翻的材料加固,平时住的彩钢板宿舍晚上不能留人,直到台风结束,才能返回。
他们把工人们搬到了深圳湾体育中心避难。工地还临时创建了“台风应急项目群”,所有项目组在群里签到。签到数字显示,到体育中心避难的工人们有1700多人。工地为工人们准备了矿泉水、面包、方便面等物资,堆放在场地的角落里。
9月15日晚上,深圳湾体育中心灯火通明,上下两层、3000多平米的羽毛球馆内,光滑而坚硬的地板上,有人铺着凉席,有人裹着床单,还有人直接躺在地上,密密麻麻躺满了人,呼噜声从四面八方传来。他们大部分趿着拖鞋、打着赤膊,露出黝黑的上身。醒着的人则三五一组打扑克、低声聊天、谈笑自如,似乎今年的第22号台风与他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