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2019-07-11    09'16''

主播: 逐日暔贻

134 0

介绍:
【诗词原文】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精华赏析】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这首词为双调,比原来的单调的《望江南》增加了一叠。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景象,包括三个层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登上超然台远眺,春色尚未褪尽,和风习习,吹起柳丝千条细。首先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意暮而未老。“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其次,三、四句直说,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烟雨暗千家。”五句是说,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   三个层次显示有一个特写镜头导入,再是大场面的铺叙,最后,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满城风光,尽收眼底。这是上片,写春景。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这首词从“春未老”说起,既是针对时令,谓春风、春柳、春水、春花尚未老去,仍然充满春意,生机勃勃,同时也是针对自己老大无成而发的,所谓春未老而人空老,可见内心是不自在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苏东坡实际上并不真能超然,这种似是非是的境界,真是苏东坡精神世界的真实体现。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知识点·速读】 1、寒食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一般以冬至之后的第105天为寒食节。早在周朝就已有相关节俗的记载,在这一天举国上下要举行祭祀活动并且严禁烟火,将上一年传下来的旧火种全部熄灭。所以寒食也称为禁烟节或禁火节,要持续三天时间。民间则从冬至后第104天就开始禁火,只能吃冷食,成为“私寒食”或“大寒食”。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以饮食风俗来命名的节日。 旧火种禁灭之后第三天,要重新钻燧获取新火种,象征着新的一年耕作和生活的开始,这个仪式称为“钻燧改火”或者“请新火”。而新火种多从榆木、柳树钻取得来。 2、据《左传》记载,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争储的内讧,经历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但身边始终有几位忠臣不离不弃,有一位叫介之推。有一次,重耳饿到几乎支撑不下去了,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介之推悄悄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做成肉羹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历尽艰辛,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回国登基后,晋文公封赏十九年逃难生涯中始终追随他的几位臣子,却偏偏遗漏了介之推。介之推带着老母亲隐居到绵上山(今山西介休绵山)。晋文公准备封赏他,于是放火烧山想把介之推逼出来,但介之推却并未出山,和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树被活活烧死。晋文公没想到介之推会如此坚守气节,后悔不迭,他下令从此以后,在介之推的忌日里严禁烟火,举国上下只能吃冷食,以表达对介之推的悼念和祭奠。因为这段历史,介之推隐居的山西介休也被称为“中国清明(寒食)节文化之乡”。 【拓展推荐】 1、《望江南·暮春》宋·苏轼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 2、《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相见欢》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4、《浣溪沙》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本期心语】 不惋惜过去,也不恐惧未来,把握当下,付出努力,享受现在,才是把握住了真正的人生。
上一期: 绝句其三杜甫
下一期: 瞧这小男孩 乔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