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小卖部:胡同文化里的温情VS现代性的失落

【中国奇谭】小卖部:胡同文化里的温情VS现代性的失落

2023-02-18    64'18''

主播: 学魔法的美羊羊

88 0

介绍:
本期提要本期是《中国奇谭》系列第七期《小卖部》。影片从胡同中的小卖部开始又从小卖部结束,但其实并不是讲小卖部,而是讲述了北京大爷老杨要从胡同搬去楼房前的胡同生活。暖色调、蜡笔画风的画面配着浓浓的京腔,相信你看了这个故事也会心一笑。你是否也和老杨一样,面对搬离更好住处也会恋恋不舍?是否曾经也有很多相熟的街坊邻里,他们八卦但又热心肠?是否你也有很多儿时的旧物件一直舍不得扔掉?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胡同文化】、【现代性】,聊聊步入现代化时产生的憧憬与失落。内容剧透 1. 小卖部如何产生?为什么逐渐衰退了? 2. 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是什么关系?它的历史和地位有哪些? 3. 胡同和弄堂的区别是什么? 4. 胡同的井井有条与方方正正与“胡同人”的性格有什么联系?胡同文化从何而来? 5. 生活在现代社会,就是现代人了吗?什么是现代性? 6. 现代性是否导致了失落和陌生? 7. 现代感的便利店和小卖部有什么区别?知识拓展(工具箱) 小卖部的变迁史: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和经营体制逐渐灵活,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原来以单一形式存在的百货商场和供销社供不应求,无法适应群众的生活需要。随着市场进步,城市和农村出现小卖部。小卖部一般设在城市内的社区和农村的繁华地段,主营生活日用商品,有着经营成本小、规模小、商品种类少、分布广等特点。后来,市场商品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实体小卖部逐渐被应运而生的大小超市所取代。 胡同的由来与历史地位: “胡同”,这两个字原是蒙古语的译音。《析津志》载称“巷通本方言”,约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袭下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一些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与胡同和四合院相关联,如火烧赵家楼与五四运动联系在一起,小杨家胡同与老舍联系在一起,承载着北京历史前进脚步的印记。 胡同与四合院的关系: 北京的胡同,实质上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一个紧挨一个地排列起来的四合院之间的通道。整座北京城,为便于采光,讲究的四合院都坐北朝南,其排列结果,胡同多数成为东西走向。 石库门: 是一种融汇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民居特点的新型建筑,是具中国特色的居民住宅,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门”。 上海弄堂: 百个单元组成的石库门一排排紧密地联体而立,组成一个庞大的房屋群体。石库门建筑的间隙,形成了一条条狭窄阴暗的通道,这种通道便是上海人所谓的“弄堂”。 现代性: 现代性是一种双重现象,“现代社会制度的发展以及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为人类创造了数不胜数的享受安全的和有成就的生活机会。”另一方面,现代人又带着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危险意识和恐惧感从事日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 现代性中的信任关系:城市是一个“陌生人的世界”。吉登斯区分了信赖和信任这两个概念,前者常见于传统社会,而后者则是与现代社会相联系的。信赖是在长期的面对面的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信心,是人们对于熟悉的东西将保持稳定所持的一种想当然的态度。而信任则是对某种抽象事物(比如金钱的交换价值、专家队伍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信奉,也许人们并没有完全在认知意义上理解他所面对的对象。换言之,现代人是带着陌生感、不安全感、有所保留地投人到社会生活中去。 现代社会的失落社区: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对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产生了巨大冲击,对城市社区的人际关系和交往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社区失落”的特征表现为:休戚与共的情感关系减弱,相互利用和金钱计算关系增强;办事讲情面的“特殊主义”行为取向被科层式的“普遍主义”行为取向代替;认同集体利益和集体身份的“集体主义”行为取向以及强调个人对整体的忠诚与投入不被提倡,追求个体利益和个性特征的“个体主义”行为取向以及强凋集体对个人利益的保护和尊重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