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为什么女性无论是否优秀,都容易遭遇网暴?

【女性主义】为什么女性无论是否优秀,都容易遭遇网暴?

2023-02-24    42'55''

主播: 学魔法的美羊羊

88 0

介绍:
本期提要本期节目是“女性主义系列”之网暴。近日,杭州“粉色头发”女孩郑灵华去世的新闻刺痛了大家的心,因将自己染着粉发、带着硕士录取通知书去看望病床上的爷爷的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遭遇了网络污言秽语的攻击,不久前抑郁而终。小郑的悲剧并不是个例,前几天北大宿舍与上野千鹤子的对谈在引发网友关注的同时,对谈人也是自媒体博主的全嘻嘻也遭到了网友某种程度的“扒历史”,并批评她们肤浅且不专业,辱没了女性主义和北大。网络暴力事件频繁出现在新闻中,从明星马思纯、papi酱、崔雪莉到普通素人都遭遇过不同程度网暴,女性似乎更容易遭受到网络暴力。你在生活中经历过网络暴力吗?为什么网络暴力的杀伤力这么大?女性为什么总是网络暴力的最大受害者?面对网络暴力频发的大环境,我们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这一期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女性与网暴】从心理学和女性主义的角度探索如何对抗网络暴力。内容剧透 1. 北大毕业生全嘻嘻采访上野老师的后续事件是网络暴力吗? 2. 网络暴力该如何定义?施暴者的心是什么? 3.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掉入网暴施暴者的陷阱? 4. 为什么网络暴力的伤害持续性那么强,不断有人抑郁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 5. 网络暴力伤害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6. 女性该如何应对网络暴力?知识拓展 网络暴力: 个体或群体做出某些线上行为,对其他个体或群体的福祉构成攻击,导致他人在身体、心理或情绪等各方面受到伤害。谩骂侮辱和人身攻击等都会在网络媒介上留下“数字痕迹”,看似是无足轻重的文字,但却能在不经意间重击受害者的灵魂深处。特征:含有负面反馈且带有恶意攻击性,含有言过其实的“批评”:出于操纵、控制、贬低的目的,PUA性质。 网暴者的心理解读: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网暴是一种乌合之众的行为;从社区的角度来看,网络平台本质上是一个虚拟社区,人性的丑恶被释放出来。 网暴产生伤害的三个阶段:(建议大家感觉很严重及时就医)阶段1:当下,站在风暴的中心,出现应激反应,因为羞辱和攻击感到愤怒和受伤,想要反驳,想要立刻删除这条动态。阶段2:内化外在评价,我可能真的很差劲。出现极度的低自尊,引发自我伤害、焦虑和生活满意度下降的风险。这种影响并不会随着物理上的断网或者逃避接触而消失。阶段3:几个月后,生活仿佛恢复了平静,但相似的场景不断再现。变得的敏感,对消极意义高度警觉和隐隐的恐惧,不相信正面而相信负面评价,大脑会反复回到那天发生的场景,身体僵硬,紧绷。 女性应对网暴tips:识别标签化信息、判断负面反馈,不用“照单全收”,而要思考、辨别、冷静地做出深思熟虑后的回应,接受善意批评,自我宣泄(理性回应、找朋友倾诉),做一个有攻击性的人(girl power)。 女性主义书籍推荐:《第二性》、《从零开始女性主义》、《看不见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