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自外,幸福源心    作者:三木秉凤  诵读:思雨

快乐自外,幸福源心 作者:三木秉凤 诵读:思雨

2017-12-09    13'56''

主播: 思雨(京梅)

65 0

介绍:
文化!荟萃智慧的海洋 4 文/三木秉凤 诵读:思雨 快乐自外,幸福源心 子曰:学而时习者,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然而“悦”与“乐”却是两种心理状态,“悦”是喜悦,这种喜气传导的幸福感来自内心深处,故而读书使人法喜充满,精神焕发,恒习不衰;“乐”是快乐,这种欲望满足而带来的快乐感来自对外交流、尊崇与获得,一旦失去,便是痛苦,然而凡俗之人却常常将一时快乐当作人生幸福之追求,岂不亵渎“幸福”本义?我们追求快乐还是追求幸福,这是身体与灵魂之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人类穷理所求不过幸福二字,然而对于幸福之理解却层次有别,犹如“佛用一音讲法,众生随类各解”一般,焉何如此大相径庭呢?首先要定义幸福的内含。若抱弃身心需要之差异,世人对于幸福不过三层解读,一是物欲享受,二是精神满足,三是明悟宇宙道理后的淡然寂乐即超越物欲与精神的恒乐状态,故言真正幸福在快乐、快感、快意之上。 幸福绝非短暂易逝之物,应是简单、纯粹、绝对、超然之状。普通之人的幸福包含对现状满足和对未来充满希望两者结合之势,犹如母亲幸福也许来源于血缘子孙成龙成凤后的精神成就,而非儿女之物质回报。 有人将幸福划成三个维度即快乐、投入、意义,浅层次的幸福会随着自身修养的提高向深层次幸福转化,快乐就是享受物质与精神的满足感,这是自爱的初级阶段,投入则是将这种幸福与周围分享,亦即由“独乐乐”向“与民共乐”的高质转化,这是幸福的中级阶段,意义则是格物穷理之后的类似宗教性之乐,即极乐、恒乐、慈悲喜舍之乐。 当然不同年龄对于幸福也有不同体验,人的幸福往往缘于两端,即少年之无想之福与老年无欲之福。俗人将幸福建立于物欲之上,“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很幸福的(赫拉克利特)”;君子贤人将幸福建立于精神之上,追求灵魂的丰富多彩与充实完美,如孟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谓君子三乐之一;圣人将幸福建立于通达明悟宇宙人生的道理之上,故而读书做事皆法喜充满幸福无比,这种喜悦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犹如孔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是故幸福不在于你拥有多少东西,而在于你用什么态度去看待你拥有的东西! 世人追求幸福高类指数,但少有人能给幸福下个准确定义,因为人之生命历程之中,遭迂不幸要比享受幸福体验的更多,这就是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人要超越一切福幸与不幸,格物究理难如登天。 幸福与博爱相互关联,《圣经》言“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幸福若升化为一种与众共享的博爱,那就是一种灵魂体验了,它与物欲享受没有任何关系。 有人认为财富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但金玉满堂之后却是恍然若失,苦恼与疑惑越来越多,因为幸福源于简单无我!源于朴素归真!源于道法自然! 有人给自己的幸福设定目标或指数,但幸福是无形无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很难用为它匡格界限。即使你设置了幸福目标如房子,财富,婚姻,权力等,当人们达到这些预期目标后,幸福却没有隐藏在这些目标的背后,反而丧失了奋斗过程的快乐与坚强。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在奉献与博爱之中体验到人生意义,领悟人生价值,升化灵魂高度,参透万物之理。 人若有超然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无其所住而无所不住,万物虽未拥有而无所不有。其实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我们肉体皆为陪伴灵魂孤独走过的客栈附庸,从宇宙意义上万物于我们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一批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物质和精神都极度贫乏年代的人,少年时光出奇的快乐难忘,那种草野幸福是用巴比娃娃的柔美所难以体验到的,几本大家相互传阅已经翻烂的小人书,虽已黑迹斑斑,但童子们皆视为珍物,泥巴、草花、飞雪、鸣蝉,皆为孩童带来幸福之源泉,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乐,是当今稚子难以复制的发自童子之心的幸福。 有人说“快速且高质量地获得持续、长久的幸福的唯一的方式是懂得人性、欲望、生命的意义”,我反复观解仍不能苟同其义,难道懂得了人性、欲望及生命意义的人,果能获得持续的幸福吗?很多哲学家、生命学家、宗教家、科学家等对生命即便透彻,但若生活在一个黑暗年代,如欧洲中世纪被宗教裁判所迫害的学者,如古希腊苏格拉底为真理而献身,如文化大革命中迫害致死知识分子等,他们原本是为悟达人生真理而来的,所以我倒感觉幸福也许来源于大悟后的无为之慧,静观庭前花开花落,远睹天边云卷云舒,超然世外,道法自然。 我们皆从童少踏着笑声走来,亦将带着安乐从老年离去,生命俶尔之间犹如过往云烟。一生幸福又在哪里? 少数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快乐和幸福并非来源于有形的财富类东西,而是来源于一个健康淡泊却思想高远的内心世界!若此我们给孩子留下丰富的物质继承,则真不如留给其一个格物究理的思想世界!因为人的幸福来源于灵魂世界真切体悟!来源于精神世界的超然体验!现代尖端前沿科学已经预言:“纯粹物质的科学思维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和曾经纯粹精神的宗教思维一样都是迷信”,于是“宗教的未必不是科学的,科学的未必不是宗教的”,我自义表述为强调物质或精神的片面化世界观都是错误的,我们需要宗教的灵魂与科学的物质的圆融互动,莫庸质疑吾言。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简单、自然、平静、超越与无为。这些精神财富是从物质追求中难以企及的,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把“幸福”划分为三个维度——快乐、投入、意义。但我却对于幸福作出与之不同的诠释,不管我之解读是否符合读者之义,但若将幸福拘囿于狭隘的物质世界之中,您获得的物质满足最多是快乐的表现形式而非幸福本身,因为真正幸福是源于我们精神世界的光芒外现! 音乐:鸟语花香~佛教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