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雲诗话·帆影遥遥下汉洲

淞雲诗话·帆影遥遥下汉洲

2019-01-27    14'18''

主播: 落梅如雪🌽

310 3

介绍:
《此生知退已成仙》 赏淞雲诗中的文人情怀 1 读淞雲诗《七律·丁酉三月上旬游重庆》 诗作者:淞雲 诗话:文澜 主播:落雪 帆影遥遥下汉洲, 渝都百里枕双流。 莺啼蜀语如怀旧, 人作殊言似怕羞。 夜市车徐出树杪, 古城崖暖照银钩。 三巴未老余春晚, 栈草吟风也识愁。 ——淞雲诗《七律·丁酉三月上旬游重庆》 人生处处是风景,一路有清风明月、鸟语花香,亦有崇山峻岭、江海湖泊。有些人在风景中迷失,有些人在风景中超越。但不管结局如何,我们都应该去享受这个行进的过程。 如果说李白的“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写的是友人离去,作者无奈望着远去的云帆和空自流淌的江水,表达了一种惆怅之情、愁怨心绪的话。而淞雲的“帆影遥遥下汉洲,渝都百里枕双流”呈现给我们的则是一幅简约清新的水墨画――江天万里阔,帆影一丝轻。 幸运的重庆被嘉陵江和长江双围着,充满了独有的灵性。立于朝天门码头,你会赏到“泾渭分明”的别样风景,一边是浑黄的长江,一边是清绿的嘉陵江。卧枕双江,受其滋养,让重庆平添了几许温润,几多亲昵。 帆影遥遥,江水滚滚,茫茫人世间,皆是远行客。在山水间行走,人和时空都是渺小的,淞雲渴望寻觅到一片精神栖息的家园。 著名雕塑家罗丹有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淞雲,一个心底宁静的诗人,眼睛看到的是美,心里感受的是平和。浮躁的红尘里,其追求的是一种原始的回归,一种淳朴的再现。 timg.jpg 莺啼蜀语如怀旧,人作殊言似怕羞,这传神而又典型的一笔,是诗人对重庆的第一美好感受。久于北方,听惯了直爽、铿锵的语调。当莺啼般的蜀语、怕羞的殊言触及耳膜,时远时近,忽古忽今时,淞雲的心也随之摇曳了。 此联工整、精巧的妙对,充分体现了诗人善于捕捉典型的日常细节,将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自然巧妙的流露。那婉转的莺啼如同古人吟唱,时人讲方言更似含羞的少女,半吐半露。这蜀语、殊言,又宛如民歌,内蕴与节奏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共拥着一个相容的通道,直抵心灵的终点,飞扬悠长的思绪。 淞雲是一个穿越于现实和远古的诗人,有一颗优柔灵动的心,每每留恋于唐宋的彼岸,奔波在山川江海间,渴望山河的厚重能深邃思想,江水的浩荡能洗涤灵魂。其山水诗常常不对自然景物进行具体描绘,而是把握着整体氛围,凭倏乎而起的感性来泼墨写意,状写理想化的图景。就如这莺啼蜀语、人作殊言,也许是诗人眼中的实像,更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美好想象,这是一种没有造作只有朴实,没有花俏只有古原,没有刻意只有天然的召唤。流云追逐,青山环绕,水波氤氲,淞雲于辽阔天地间,感悟生命,固守着心中的古典情结。 夜市车徐出树杪,古城崖暖照银钩的温馨夜景,筑起了一座唯美的山城,等你来驻。斑斓夜色中,车行其间,如同在树梢中穿梭。那满崖的灯火与月色交相辉映,须用心,才能深切感受。那坚韧的光,引思绪在时空里穿梭,风雨中涤荡,将生命所赐的孤独、阑珊,演绎成平常日子的不动声色,让出自天然的清韵与人合一。 重庆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城市,而吊脚楼是传奇中的传奇,是人与自然和谐依存的生动写照。你看那夜晚的吊脚楼,一串串灯光映射在江水之中,崖壁之上,闪烁迷离,虚实辉映,真是妙不可言。 重庆四面环山,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魔幻3D城市。当你行于其间,不是上坡就是上阶,最让人崩溃的是地图、导航显示已达目的地,而面前却是一堵墙。正如川中名士李调元所言:“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 “莺啼”、“人羞”、“车徐”、“崖暖”,在月色的映衬下,酷似一幅生动传神的静物画。和谐恬美,风雅圆润,没有雕琢,不必曲折,全是诗人心底自然流出的音符。与明月清风为伴,耳能得之,目可遇之,其乐可知矣。 万物皆含深情,宛如诗人深藏心底的这份美好,刹那永生,彻山照水。所有的堪或不堪,皆带着清新的气息。淞雲的心,向尘世开启,描摹成一幅山水画,冷萧而高古。亦是一个缩影,亦是一种人生。 三巴未老余春晚,栈草吟风也识愁,诗人淞雲的这种生命之愁,不刺心却千丝万缕,不寂寞却饱经无奈;不纠缠却绵长浓厚,不强求却悠远永久。倘若我们与心一丝坦然,心自宁静;与梦一份真实,梦自斑斓。 淞雲在春光中、夜色里留下这优美的一笔,将闲情剪裁得精致,把生命之愁翻转出诗意。让我们在浅显的诗行中读到了具体的生命内涵。 人,若能有份不温不火的淡与简,自会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淞雲于浩渺的江上、落日的黄昏、斑斓的夜色里,亲近自然,过滤尘嚣,其笔下的山水,不知何时,已悄然化成了我心头的美学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