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羊肉汤(二)(尹清轶)

开封羊肉汤(二)(尹清轶)

2018-09-03    07'05''

主播: 窗外的人🚀

2623 18

介绍:
开封羊肉汤(二) 文/尹清轶 沿学院门向东,穿过汴京桥,远远地,你会看见一面面镶着红边、齿  状、有些破旧,甚至油乎乎的旗帜在风中飘动,那便是羊肉汤旗。那个地方叫寺门。寺者,***东大寺也。寺门,由此而得名。 说起寺门的羊肉汤,开封人津津乐道:有名,太有名了!尤其说到那个“太”字,语气长而且重,一直向下拉,那过程简直就在悠长地回味。 人活一世,不管你是否承认,很大一部分是为个名儿,不然,祖先在造“名”这个字时,怎么会在前面冠一使人无法安宁、心弛神往的“慕”字呢?喝羊肉汤也一样。你看,一大早起来,无论是金明广场练剑打太极拳的、还是背街小巷遛狗托着鸟笼的;无论是敞着汗衫,蹬着三轮,为柴米生计默默发力的,还是头梳得规规矩矩,夹着黑皮包准备参加一个聊胜于无的会议的,见面都会招呼说:去寺门喝汤吧——那语气,既男人又男人。 其实,羊肉汤不光寺门有名,老字号的羊肉汤锅支满了开封的大街小巷。你一出门,甚至不用拐弯,就会看见一大片黑压压的脑袋、热气腾腾的大锅,落日那么大的锅盔和绿莹莹的香菜。你甚至能听见一片哧溜哧溜的声音。你的鼻子被弥漫着的汤香牵引着,不知不觉,你已经来到了锅前。 随便找个马扎、空位坐下,腰里系着围裙的小伙计会立刻拿着抹布过来,一边收拾别人刚用过的大粗碗、一次性筷子,并顺手抹抹桌子,一边问你咋吃,那意思是问你汤里放白肉还是蒸苏肉、蒸丸子,要几块锅盔,要十块一碗的,还是十五、二十的。一般人都很中庸,取中间数。这不仅仅是从经济上的考虑,岁月磨砺着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多和少、大和小,这些极端的数字或东西,总会让人觉得没有安全感。看来,喝羊肉汤,也体现了一种人生的哲学。 其实真正的喝家儿,只要十块的。先喝一口拿拿味儿,然后剜几筷子炸好的辣椒,如果口味重再沾点盐,就这么一搅,你面前的一大碗羊肉汤红堂堂的,冒着热气,飘着奶香,十分诱人。你几声哧溜之后,那一大碗汤就只剩下了半碗。在这个时候,你慢慢地把锅盔掰成小块,泡进汤里,然后对着汤锅一声吆喝:老板,添汤!小伙计拿着抹布,马上又跑了过来。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人们如此喜欢喝羊肉汤,为何不自己去市场上买一架羊脊骨、几块肋条肉呢?熬一锅羊肉汤能喝好几天,经济又实惠。我就这么想过并试过,但怎么喝,也不是那个味儿,即使我把家里最大的碗找出来,坐在马扎上,把老婆当成老板,对着她大喊:添汤!。 看来,喝羊肉汤不仅仅是汤的问题,还要有一种氛围。在开封,我想,那氛围应该是这样的—— 冬天的某个早晨。西北风飕飕地刮着,甚至飘着几朵雪花。背街路口的那家汤锅前,你和一帮人挤在一张边沿已经发毛的旧桌子旁,面前是一大碗红堂堂的羊肉汤,你满脸通红,身上发热或发痒,甚至不停地拧着鼻涕…… 对开封人来说,不懂吃就不懂生活;不懂羊肉汤,便是不懂了开封人…… 【朗读者简介】窗外的人,本名娄文献,一个热爱诗歌、热爱朗诵、热爱生活的人。“三人行”读书分享会发起人之一,河南省朗诵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