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读书(海风在吹)

那些年,读书(海风在吹)

2019-01-23    12'41''

主播: 窗外的人🚀

404 1

介绍:
那些年,读书 文/海风在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物质还是贫乏的,可看的书籍自然少得可怜,不像现在,到处都是印刷的书,却少有人问津。幸运的是,我还有个姐姐喜欢看书,她参加工作比较早,所以买来了许多书。她上初中时,我刚上小学。印象很深的,大约在我上二年级时,捧着姐姐的语文书,一篇一篇地翻看。其实,很多是看不懂的,但是就是吸引着我看下去。尤其记得鲁迅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种奇怪的语言表达方式让我充满好奇,那书里说的事情也让我好奇,在现在看来里边用的是白话文,却也含着些古语言,我并不求其解,只是觉得那里边的世界是那样奇妙,吸引着我走进去。如叩开一扇扇神秘的大门。  因为看书太入迷,也不懂得正确的姿势,我在小学二年级时视力便坏掉了。现在因为电子产品,视力坏掉的小孩太多了,不足为奇。可是在那个年代,视力坏掉,是会被笑话和歧视的。年幼的我,最怕别人喊我“瞎子”,小小的心里充满怯意和自卑,只要别人这样一喊,我看到这个人就怕,就躲开。而且,我一直在心里恐惧着,以为长大了有一天会真的变成“瞎子”,以至于这样惶惶不安地埋在心间度过了好几年。到上五六年级的时候,才弄明白,我只是眼睛近视了,并不会成为瞎子。父亲很早就严禁我看书,只要看到我看书,就生气地喝令不许看。我偷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钻进被窝里看——相信很多人有过拿着手电筒钻进被窝里看书的经历。        可是也有令人感到欣慰的时候,我的作文、语文成绩,都是一流的。常常成为班级、年级典范,常常参加“楚才杯”作文竞赛,常常被表扬。期末考试我只要考过一定分数线,父母会买来一大捆甘蔗,以资奖励。那时候,我小小的心里,怕是比甘蔗还要甜的吧。 放寒假或者暑假时,会去舅舅家玩。表弟有个大大的书架,上边摆着密密码码的书。小时候,我怕生,内向,害羞,很安静,很多时候不做声不做气地捧本书躲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看。我每天取下书架上的书一本本看,一本本翻阅。有一次,几个表哥表弟玩耍无聊了,便拉我的小辫子捉弄我,我噘着嘴拿着一本书躲在厕所里久久不出来,把他们给吓到了。等到舅舅回来,把那几个臭小子狠狠教训了一通。几个假期过去,那书架上边的书,都被我看了个遍。        小学时,跟着姐姐看琼瑶、岑凯伦的言情小说,里边的灰姑娘、白马王子,像一个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五六级时,迷上武侠小说,成套成套地追着看。金庸的、陈青云的、梁羽生的、古龙的……沉浸在一个个侠骨柔情、仗剑江湖的豪情故事里。以至于到现在,我的性格里,都有很江湖侠义的一面。 稍大点,十几岁开始慢慢有了自己对文章的鉴赏能力,于是开始看《读者》、《青年文摘》、《小说月报》等正规的文学期刊。记得有许多个休假的午后,捧一本书,打开收音机,端坐于书桌前,一缕余晖洒落在半边洁白的墙壁上,然后把自己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一个个冗长的午后,我把自己关闭在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却通过书本通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十六岁开始,我开始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从中国的各大文学名著,一直到世界名著。幸运的是,在学生时代,阅读好书的氛围是非常浓郁的。我记得看《红楼梦》时,几乎几天几夜不合眼,拿着书就放不下,欲罢不能,脑子里全是宝玉哥哥黛玉妹妹。读到林妹妹病危,而宝玉被逼着娶宝钗那个情景时,凄凄凉凉的,我当时边看边哭,眼泪鼻涕一大把。往往读完一本书后,很久都沉浸在那些情节里,恍恍惚惚地回不过神来。在春天,我看到落红飘零,便会想起林妹妹荷锄葬花,心里也一阵伤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自然生灵万物,悲和喜总是来得格外的敏感,也许,这就是**吧。 记得十八岁那年我读《平凡的世界》,读完后便和几个同学热烈讨论,我当时深深地被书中那个青年孙少平他的生活遭遇和爱情故事所感动。那个时候还是个穷学生,记不清楚哪里来的零花钱,将《平凡的世界》买了两套,分别赠送给了我两个最要好的女朋友。我热切地想要把这本好书分享给我最爱的人。我记得那一年夏天,武汉的天气正处于高温炙烤时,一次偶然路过一处建筑工地,当时我就傻乎乎地想,这里边应该会有孙少平吧?这样炎热的天气在工地上干着那么繁重的体力活该是有多累呢!于是,从我十八岁那年开始、在我年轻的心里,对于那些建筑工人、那些底层挣扎的农民工,对于这样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群体,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和怜悯之心。直到今天我自己从事多年建筑行业,这份同理心和情结从来没有减轻过。 我读的第一本世界名著是《复活》,里边又臭又长的外国人名,陌生的写作手法,读起来十分枯燥晦涩难懂。可是我坚持看,越往后边翻,越觉得精彩,越觉得好看。再后来阅读了《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红与黑》、《战争与和平》、《茶花女》、《飘》、《简·爱》、《巴黎圣母院》、《笑脸人》、《丧钟为谁响》、《傲慢与偏见》......而现在,那些书里边的内容我几乎是忘了大部分。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谈读书的意义所在,说大部分读过的书最后会忘掉,但是就如同我们小时候吃过的东西,他们已经化作了你的骨头和肉。是啊,这些书,一定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气质,她随着岁月就藏在你的骨血里。        而现在,上班、结婚、生子,生活的变迁,读书的习惯搁置尘封许久。因为已经有了经济能力可以购买各类书籍,网上、书店里,只要看到喜欢的,便想占为己有。屋子里,随处可见堆的书,放在那,偏偏又不舍得放到离自己远点的地方。有的翻了几页,有的还未开封,落寞地放在那里,书是全新的,只是落了些灰尘。那些年,埋头读书,完全沉浸到书里世界中去的景况,却是再也不见了。生活太琐碎、太浮躁,总也没有一颗沉静的心,安安静静地捧阅完一本好书。              许多次幻想着,在那么一个安静的午后,阳光照在房间的半边白壁上,手捧心爱的书,抵达书中那个久违的世界去。把一切俗世喧嚣统统抛到书后边去…… 【朗读者简介】窗外的人,本名娄文献,一个热爱诗歌、热爱朗诵、热爱生活的人。“三人行”读书分享会发起人之一,河南省朗诵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