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交网络的痴念
微信朋友圈只是万千表达渠道中的一种,另外还有写书、拍电影、和朋友面对面、工作、学术表达等无数无边的表达渠道,它们是平行的。并非所有的渠道最终都要归到朋友圈上来秀一下,持此行为之人,拥有一种对社交网络的痴念。
2.培养悲观思维
悲观思维确实是个好事,经典教育中,不管是佛经还是道德经、智慧书、罗马帝国衰亡史,无一不是在阐述事物如何由盛而衰的道理,因为一旦能掌握这个道理,就自然能够掌握相反的道理。所以着眼在事物如何衰败,就为任何事情注入了活力,不仅做起来有劲儿,也能运作地风生水起,因为,须知一切是虚幻,不过在条件合宜之时如何让虚幻开出花朵。往往是观察一件事物的衰败是激发持续行动一件事情的动力。在公司如此,当我们工作疲惫以后往往会被公司出了件什么不好的事情而重新激发力量。死亡也是以如此的方式来不断激励我们更好地生活。所以行事应住于繁荣兴盛,而观察悟道应住于凋零落败。比如观察一个人的去世过程、股票的暴跌过程、公司的衰亡过程等等。
3.任何一处拥挤,都有一处毗邻的安静不为所知
群众的从众行为导致了一窝蜂,然而再是一窝蜂的人体也填不满这个广袤无边的大地。所以,每一个“一窝蜂”,都会创造一个次级漩涡,那里有你想要的同样的东西,却奇迹般地没人哄抢,你走过去拿起来就可以了。这样的事件比比皆是,比如杭州高铁下来的地铁入口一端排队300人,另一端只排了10个人,比如陆家嘴地区观景天桥上人满为患,而跨过一个红绿灯景致更好的开阔绿地里却只有寥寥数人。圣哲说“有人宁愿去呼吸众人呼出的浊气,都不愿意去惠顾阿波罗的和煦春风”,便是此理。
4.注意好东西被庸众滥用的后果
即使是新技术或移动互联网,一旦被滥用,也难逃传销的命运。传销并非先天就是传销,而是一些产品及销路的变形,扩散了人性的恶意,形成经济的毒瘤。在恶人的眼中,事事都可以通过运作变成毒瘤,尤其是最新最好的事物,反而容易遭其毒手。
5.应当用思想的余晖来做事
当没有思想的时候,应当去产生思想,而不是做事。而当没有思想产生的时候,应当去吃进别人的思想。我们能做的事情,都是思想的余晖产生,我们看《纸牌屋》惊讶于白宫政治之奇妙高等之时,应了解这个能流传出来的电视剧产品只是其本质的余晖。思想永远必须比事件还要高一个等级,才能产生出事件。
6.我们都是受害者,因为我们都要死
人人都觉得自己才是受害者,其实我们全部都是受害者。只有这样看,才会反而发现其实没有任何人是受害者。老天的公平性体现于规律就摆在那儿,抓住规律的就可以顺,没抓住就不顺。知识的公平性体现在任何人,只要花一定的时间与毅力,都能掌握任何的知识。
7.如果环境对你下咒,你要先解咒,再做事
人这种生物的特点就是容易被环境所催眠,区别只是被什么环境催眠而已。对某一种环境和情况无动于衷,但却会被另一种环境所挟持。所以,进入一个对你有牵制有威严的环境中时,应当要先进行解迷去咒(disenchantment)行动,然后沉入到这个环境做事,否则就会影响发挥。
8.一旦被所做之事催眠,我们则当停手
事物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是非常美的,关键是它是否能持续地那么美。不管我们怀着多么爽朗的心情来开始一件事情,一入红尘人易醉,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激发出内在的执着心而忘记开始这件事务的初衷。比如,因有思想而开始写作,变成了为写作而写作。这样的状态,我们就把它叫做该事物下的催眠态。一旦有所觉察,应当立即停手,从中清醒过来。
9.别人的愚蠢是你智慧的催化剂
因为你找到了反例。世间苍茫,放眼望去啥也没有,让人昏昏欲睡。直到你突然看到了一个傻瓜,他的愚蠢之举令事物迅速败坏凋零,并让他坠入深渊。于是,这激发了你的斗志昂扬,他的愚蠢成为催化剂,催熟了你的智慧与方法论。
10.之前和现在你都认为可做,才做
然而计划的奴隶们都是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一件事情只要是计划了,就势必要完成,而不顾新的环境与时局。现在发生在我们这个空间中的每一件事,都是叠合了事件主体之前计划要做、和现在也计划要做的双重属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