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纳河上的桥 01

德里纳河上的桥 01

2021-04-08    32'57''

主播: 寻熏善幼

153 0

介绍:
基本信息: 德里纳河上的桥 〔前南斯拉夫〕伊沃·安德里奇 著 周文燕 李雄飞 译 王少恩 陈祚敏 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北京新华印刷厂 印刷 字数 269,000 开本850×1168毫米1/32 印张12 插页3 1979年1月北京第1版 1979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0019·2716 定价0.94元 《德里纳河上的桥》追述十六世纪以后四百年间在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边境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它围绕一座大桥的兴建史,回顾了作者故乡波斯尼亚人民的苦难生活,并且反映了他们为争取自由的可歌可泣的斗争。 故事中的许多人物的命运,都和大桥的兴衰息息相关;他们经历过水灾、瘟疫和战乱,一个个相继死去,书中穿插了几个动人的斗争故事:如丞相穆罕默德巴夏幼年时作为“血贡”去服兵役;劳动人民拉底斯拉夫因为起来反抗而遭受惨痛的迫害,处以桩刑;无辜少女阿夫达吉娜为了逃脱逼婚而勇敢地从桥上跳河自尽。这是对当时异族统治和封建制度的强烈抗议。 南斯拉夫在十六世纪被土耳其入侵后的三百多年间,统治者横征暴敛,人民起义惨遭镇压;后来又被奥匈帝国占领,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德里纳河上的桥》可以说是一部南斯拉夫的苦难和斗争史,对于了解南斯拉夫的过去和现在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简介 安德里奇(1892—1975)南斯拉夫作家。1892年10月9日生于特拉天尼克附近的多拉茨村。两岁丧父,跟母亲一齐到了姑母家,在维舍格勒读小学。架设古城郊德里纳河上的11孔大石桥给予幼小的安德里奇以丰富的精神营养,几个世纪以来关于此桥的种种传说和故事在他心灵深处播下了良好的文学种子,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安德里奇在萨拉热窝读完中学,并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14年被奥地利当局逮捕入狱,1917年获释。1918年,《南方文学》杂志创刊,安德里奇即是该刊的创始人之一。以后,他以《南方文学》为阵地,发表了一系列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歌,散文诗和文学评论,积极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安德里奇隐居在贝尔格菜德,拒绝同法西斯合作,埋头文学创作作。写出了《特拉夫尼克记事》(1945)、《德里纳河上的桥》(1945)、《女士》(1945)部长篇小说。它们取材子波斯尼亚历史、采用记事体,注重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并大量运用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特拉夫尼克记事》写法国驻波斯尼亚领事达维尔寻求正确的人生道路及其理想的幻灭。《女士》则记述了拉伊卡·拉[1]达科维奇的一生。而《德里纳河上的桥》以一座大桥的兴废,追述了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波斯尼亚在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占领下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波斯尼亚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所进行的英勇斗争。此外,安德里奇还著有《泽科》(1950),《万恶的庭院》(1954)等作品,他于196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