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士散文:童年趣事》诵读:永恒

《《乡士散文:童年趣事》诵读:永恒

2023-02-03    08'34''

主播: 郝运来

81 0

介绍:
乡土散文:童年趣事 诵读:永恒 中乡美 2023-02-01 08:35河北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乡村童年趣事 孩提时,在乡村有许多童年趣事,有些早已忘却,有些早已模糊,有些却魂牵梦萦,记忆犹新…… 乡村的孩子,最有趣的就是拾稻穗、捉泥鳅、烤红薯了。 一、拾稻穗 夏天,天刚蒙蒙亮,母亲把我们叫醒。我和二哥搓着眼睛、伸着懒腰、打着哈欠磨磨蹭蹭起床,用毛巾抹了一把脸,扒了几口饭,提着竹篮,急匆匆地赶往田间拾稻穗了。 乡村的农民早起已是习惯,一是勤劳的本分;二是早起天凉快好劳作,农田活干得多。一到中午,夏日太阳毒辣不出农活。 走在田埂上,一眼望去,金黄色的田野,在细微的晨风下,泛着一波波金色的浪涛,好一幅乡村画卷。 我和二哥挽起裤管,赤脚踩着秸秆,向大人们抢割早稻的田间走去。之前,我拾稻穗也不知道技巧。后来,我二哥教我怎么拾稻穗。二哥说,拾稻穗既要细心观察又要手疾眼快,一看大人们要去抱稻铺子,你得紧跟其后,才能拾到稻穗。如果等大人们把稻铺子抱走后,你再慢悠悠踩过去,稻穗早被其他小伙伴拾走了。二哥又说,大人们在用禾桶打稻脱粒时,两手搂稻禾在禾桶桶板摔打时,稻草把里的稻秆枯萎或折断的稻穗,田鼠咬断稻秆的稻穗,无法摔打上,稻穗藏在稻草把里,仔细扒开,也有稻穗可以拾上。 回到家里,我们把稻穗上的稻子一点一点用手捋下来,积少聚多攒下来,稻子可观。有的孩子多的人家,双抢季节下来,拾的稻穗可攒下一个小孩的一年口粮。  二、捉泥鳅 秋天,是农民收获的季节,也是农民一年中劳动最充实、最喜悦的时候。小时候,我经常听我母亲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或许是那个年代,农民饿怕了,大家把粮食视为生命。 晚稻割完,母亲带着我去田里捉泥鳅。刚开始我是门外汉,在田里弯着腰走圈圈,掏泥洞洞,手指把泥洞洞堵塞住,一条泥鳅也捉不到。母亲告诉我,捉泥鳅也有技巧。在收割完稻子水干的田里,狡猾的泥鳅可以钻好几个泥洞洞,迷惑捉泥鳅的人。有经验捉泥鳅的人,会识别泥鳅的泥洞洞。新鲜的泥洞洞有泥鳅的黏液,手指一挖,泥鳅就出来了。有些泥洞洞一看洞口不新鲜,不滑溜,干干的,不像泥鳅刚钻进去那么滑润,手指沿着泥洞洞,挖了好一段也找不见泥鳅影子。泥鳅从泥洞洞这边进,那边又出去了,说明泥鳅已经钻出了泥洞洞,属于泥鳅溜走的空洞。 母亲又说,在水田里捉泥鳅,要选在中午太阳炙烤下,去捉泥鳅。天气炙热,泥鳅会躲在田埂边的杂草下,这时候,你要不动声色、小心翼翼地靠近泥鳅,眼要尖、手合拢呈碗状将泥鳅捧起来。当然,也有不慎,泥鳅会从你的手中滑溜掉,尾巴一甩,溅得你一脸泥水,像只大花猫。捉泥鳅,更有狡猾的泥鳅还会装死,它一见有人靠近,就翻着白肚皮,一动不动,屏住呼吸,在水田里漂浮着,乍一看,还真像条死泥鳅似的。  三、烤红薯 冬天,天气寒冷,嗖嗖的风,刮得我们浑身冰凉透心。尽管天气如此,依然阻碍不了我们的烤红薯计划。 我经常和一群小伙伴,早早把红薯偷偷放进书包,下午放学路上墨迹不回家,躲在田埂下,避着寒冷的风。大家合计分工明确。你找来砖块、石头,他找来枯枝、烂叶,我和泥垒起一个简易的灶炉。大家冻得手冰凉、身上发抖、鼻涕直流。灶炉点燃后,有时柴火比较潮湿,大家一见趴下身子,两手合成喇叭状,腮帮子鼓着气,嘴巴朝着灶炉使劲吹气,灶炉翻滚的白烟,熏得大家眼泪直流。咳嗽不断。柴火燃起来了,火苗像春笋一样一个劲地往上蹿。大家一见燃烧的火焰,身子顿感暖和起来,紧靠围坐在一起,用手从书包里掏出红薯,扔进火堆里。大家边烤着火,边嬉闹着,推推搡搡,打打闹闹,一点也不觉得冷。 红薯感觉快熟了,大家扒开灶炉的青灰,捧出滚烫的红薯,拍掉灰土,用手轻轻一按,确定熟了,揭开红薯皮,金灿灿的,随着一股香味扑鼻而来,馋得大家直流口水。滚烫的红薯,把大家烫得龇牙咧嘴,但谁也不觉得疼,依旧狼吞虎咽,总感觉这红薯香喷喷的、甜丝丝的太好吃了。 临走,大家撒了一泡“童子尿”把火灭了。 每一个童年的时光,多姿多彩。每一个童年的趣事,色彩斑斓。童年有情,童趣无限。乡村童年的趣事,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是一缕永远抹不去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