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理学文化《第四讲》

周敦颐理学文化《第四讲》

2017-12-10    14'55''

主播: 周敦颐理学(童学馆)

61 1

介绍:
周敦颐的理学成就 儒学是在中华民族的思想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对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形成和价值取向的塑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儒学发展史上,宋明理学无疑散发着其独特的光彩。理学是儒学的新形态,他一方面继承了儒学的内在精神,另一方面又丰富和发展着传统儒学。无论从理学的具体内容还是整体意义和影响上看,他的产生不仅使儒学在衰败的时刻重新焕发生机,更让他在思想领域拔高了一个层次。而作为理学开创者周敦颐,在理学的开创和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对于周敦颐的理学成就和一些具体内容的分析,黄宗炎、朱彝尊等人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新儒学思想体系的建构工作真正展开始于北宋中期,而其理学理论的创建活动,由周敦颐肇其端,张载、邵雍则在不同方面有所发展、创获,最后以二程兄弟“体贴”出天理,以建立天理论为标志,理学最终形成。 周敦颐的儒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遗留下来的《太极图说》、《通书》以及一些诗文中。首先从《太极图》分析他的宇宙观,《太极图说》是由《周易》中的一些观念发展出的一个宇宙论模式,周敦颐认为,“无极而太极”,即无极和太极共同构成宇宙的本体或本原。这个本体是“有”和“无”的统一的原始实体。是万物分殊而又统一的总根源。无极和太极作为“有”和“无”的统一,太极是本于无极的独立的实体。太极是天地未剖时的统一元气,“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也就是说太极的显著运动产生了阳气,太极的相对静止产生了阴气,动静相互转化。“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无极作为精神本体,才有了阴阳二气的交感和五行的凝合,于是形成天地间的男女,化生了天地间的万物。宇宙由此生生不息,并变化无穷。因而《太极图说》从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的高度说明生命的本原和本质。同时说明善恶人性,人性之所以有善有恶,是由于在气化的过程中,五行之性感与外物而动的结果。 其次《通书》体现的儒家思想也十分明显。《通书》共计40章,2601字,平均每章65字,类似《论语》。核心思想是源自《中庸》的“诚”。体现了“道”与“仁”。《通书》的观点主要着重于道德伦理方面。“诚者,圣人之本。”即“诚”是宇宙的本源所派生出的德性,万物各自的性命都是从乾道变化中生成,因此万物的性命中蕴藏着“诚”。它是宇宙或天地的内在性格。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按照自身天赋的本质规定而自在发展,宇宙所具有的这种最根本的、最普遍的德性就是“诚”。用“诚”来讲存在论是北宋理学家的共同特点,在周敦颐这里已经显现。 “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为之神。”它指的是天道运行,万物运行无形迹可见,也没有原因,既是“神”。而“神”就是“道”。将“道”神化了。这也是后来朱熹利用发展而形成的“天理”。 在周敦颐的思想体系中,修养论占很大一部分。周敦颐说:“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这句话的意思是,士的修养应该以贤为标准,贤人必须以圣人为自己进一步修养的目标,圣人也要通过自己学习修养形成,并以天作为自己进一步修养的目标。“圣希天”就是圣人具有与物同体的精神境界。把人从物欲中解放出来,达到真正的自由与快乐,在理念世界获得精神享受。即在“仁”的精神境界中,人最幸福快乐。 周敦颐的理论除了以上几个典型观点之外还有很多哲理性的理论。这些理论除上面详细提到的宇宙论部分还可大致可分为伦理道德观、修养论、社会思想三个部分。周敦颐以“中正仁义”为伦理道德的总则,在他的著作中体现幸福观、苦乐观、富贵观和生死观。这些观点虽然是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提出的,但仍具有伦理道德的意义。 周敦颐的幸福观体现在“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必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也就是说人有耻、闻过就是幸事。这是主观方面的道德标准。一个人,对他来说何以为苦,何以为乐,是最见人的思想境界的。周敦颐的苦乐观与幸福观相联系,他主张以追求探索学问为乐,以平静的心态做人为乐,在生活上以暖饱知足为乐。而以不思不学为忧,争名逐利为忧更以有过不改、宁灭其身为忧。他的《拙赋》、《养心亭》等文章就可以体现。富贵观在常人看来无异于财富、权利、地位。而对于周敦颐来说“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而铢视轩冕,尘视金玉,其重无加焉尔。”他对于富贵的态度很明显,他不追求身外的功名利禄而以内心的道德为最高追求,主张身安为富。“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这是周敦颐的著作中直接表明他生死观的言论。他是赞叹《易》本身的博大精深,对生死的看透,对生生相续的理解。 修养论在周敦颐的理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提出了“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这样的修养目标,以及通过立志,“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 这里朱熹理解为“志伊尹之所志,不是至于私。大抵古人之学,本是欲行。”也就是在机遇到来之前要积极准备,等到机遇到来时就有能力抓住机遇,立大志。立志的同时还要多思,“思曰睿,睿作圣。”而后立诚。这三个阶段是周敦颐对于实现修养目标所作出的追求的方法。 在周敦颐的哲学思想外,还有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等。周敦颐的政治思想是他社会思想的归结点。他认为立师设教是为了治国,修身齐家也是为了治国。因此他的治国理念中与万物生成论有相一致的地方。他提出“政事法天”,提倡任用贤人,要求贤人修身养性,先礼后乐适应“势”的变化发展。在做好这方面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和人们的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