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李振声
主播:亮明星
那个深夜,应该是在深秋时节。不然,窗外的雨不会下得那么凄冷、那么悲凉。此刻,一个叫李清照的宋朝女子,正披衣临窗陷入沉思,西风夹着冷雨透过窗缝袭进室内,让她情不自禁打了个寒颤。突然,她端起一杯记忆的苦酒一饮而尽,然后和着泪水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下一段犹如匕首般的文字,把胸中的无限悲愤,刺向黑洞洞的苍天。
初识李清照是上中学的时候,有位同学拿来一本宋词,觉得上面有几阕小令写得不错,什么“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帅真俏皮,随心所欲,一看就让人喜欢。
正经八百对李清照有所了解,是在大学学习古代汉语文学的时候,读了她那么多作品,才知道这位齐鲁才女生不逢时,一辈子悲喜交加过得很不容易。用她自己的话说,那叫“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这个"愁"字总也甩不掉,反反复复出现过无数次,什么"闷损阑干愁不倚"、" 独抱浓愁无好梦"、"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载不动,许多愁"、"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等等等等,仿佛只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绪,才能与之比肩。
然而对于李清照来讲,她的愁却有真假之分。综观其一生,她的前半生是半真半假的假愁,而后半生才是刻骨铭心的真愁。它们的区别在于,半真半假的是闺愁、情愁,刻骨铭心的是家愁、国愁。
有人说,李清照的前半生像童话,过得有滋有味,活得顺风顺水,这时所谓的愁,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无病**强说愁"。
李清照出身于名门望族官宦人家,从小喝着泉水,听着音乐,读着唐诗,弹着古筝,接受着美的呵护,沐浴着爱的阳光,甜蜜得像泡在蜜罐里麦芽糖。18岁乘着幸福的云梯步入爱河,让她的美好人生更上层楼,嫁了个好丈夫,找了个如意郎,与赵明诚志同道合情趣相投,夫妻俩写诗填词,抚琴吟曲,研究金石,忙着收藏,恩爱得像大明湖里的痴情鸳鸯。有几年赵明诚去外地为官,李清照思夫心切,在家里以词为媒寄托相思,"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都是这种心境下写成的撒娇之作。愁不愁?当然愁,字里行间流露着呢!但是,对于这些略带伤感的愁思,应该用"幸福"、"甜蜜"等字眼来加以解读,在这里它们是愁的同义语。
可能是卿卿我我太过浪漫,让人眼馋的连上帝都看不下去了,于是为他们关闭了幸福的窗,打开了苦难的门。
1127年靖康之变,宣布了北宋灭亡,山河破碎无完家,已进入不惑之年的李清照从此离开山东,跟随丈夫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然而,这仅是噩梦开始,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两年后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让她成了随风飘流的一叶孤舟;逃难途中寄存洪州的两万件藏书和两千件金石拓片被金兵焚掠一空,千辛万苦随身携的的五大箱子文物也在越州被强盗破墙盗走,在她带血的胸口上又插了一把匕首;丈夫死后李清照有过一段暂短婚姻,却遇上一个人面兽心的骗子,结果付出了下狱的代价才结束了这段痛苦的感情......
这回李清照是真的愁了,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闺愁情怨,而是国破家亡的大恨深仇!于是有了我们前面看到的那样一个开头:阴霾的雨夜,凄冷的西风,满地的枯叶,南飞的孤雁,让她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心中的苦闷像火山一样瞬间爆发,一首词牌为《声声慢》的千古绝唱,便石破天惊般地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词人的情感大起大落上天入地,幸福与苦难的反差实在悬殊,别说一个愁字,即使有一万个愁字又怎么能装得下她的满腹悲戚!
看来,她想寻觅的东西这辈子是找不到了。然而,她一生诉说不完的故事和无人超越的词作,却为她铸成了一座丰碑,让她站在了中国文学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