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彼襛矣
诗经24
召南第13篇
这是赞美贵族男婚女嫁的诗。
何彼秾矣
佚名 〔先秦〕
何彼秾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疑难字注音版
何彼秾矣
佚名 〔先秦〕
何彼秾(nóng)矣?唐棣之华(huā)。曷不肃雍(yōng)?王姬之车。
何彼秾矣?华(huā)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mín)。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怎么那样秾丽绚烂?如同唐棣花般美妍。为何喧闹不堪欠庄重?王姬出嫁车驾真壮观。
怎么那样地秾丽绚烂?如同桃花李花般娇艳。平王之孙容貌够姣好,齐侯之子风度也翩翩。
什么东西钓鱼最方便?撮合丝绳麻绳成钓线。齐侯之子风度也翩翩,平王之孙容貌够娇艳。
注释
召(shào)南:指周朝自陕以西的南方诸侯国之地。召,地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
秾(nóng):花木繁盛的样子。朱熹《诗集传》:“秾,盛也。”一作“襛”,浓艳、盛大貌。
唐棣(dì):树木名,又作棠棣、常棣。
曷(hé):何。
肃雍(yōng):庄严雍和。雍,雍容安详。
王姬:周王的女儿或孙女,姬姓,故称王姬。
华如桃李:如桃李之花,红白艳丽。
平王之孙:周平王的孙女。一说周平王的外孙女。
平王:东周平王姬宜臼。
齐侯之子:齐国国君的公子。一说“齐侯之子”与“平王之孙”指同一人,即齐侯的女儿,平王的外孙女。
钓:钓鱼的工具。这里专指钓鱼的线,比喻王侯贵族互相联姻,如丝之和。
维:语助词,有“为”的意思。
伊:语助词,有“是”的意思。
缗(mín):多条丝拧成的丝绳,喻男女合婚。一说钓绳。
赏析
自古爱情都讲究个“门当户对”,似乎婚姻也总跟“般配”二字形影不离。无论是《西厢记》中的穷书生张生,冲破重重障碍终与莺莺修成正果,还是《红楼梦》中循着“金玉良缘”成婚的宝玉宝钗。每段爱情都需要一个外在的“契机”,或者满足一个般配的“条件”。二千多年前的何彼秾矣便是一首描述门当户对的爱情诗。
“何彼秾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文章刚一开头就将态度和立场阐明,一股酸酸的讽刺之味油然而生。这四句的意思是说:看,前面浩浩荡荡的一行车队,锣鼓阵阵,鞭炮齐鸣,喇叭和唢呐吹得格外起劲,喝彩声,欢呼声,声声入耳。怎么如此浓丽绚烂?如同唐棣花般娇艳美丽。只是还有一处美中不足:太过喧闹而有失庄重,太过轻浮而有失内敛。呵,王姬出嫁的车驾,果然“不同凡响”啊!开篇以唐棣花儿起兴,意在铺陈出嫁车辆及服饰的骄奢。“曷不肃雍,王姬之车”两句,俨然是路人旁观、赞叹、惊讶、冷语讽刺等的生动写照。
“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第二章用桃李与男女主人公相比,着重刻画他们的光彩照人。意思是说,平王之孙容貌果真姣好,齐侯之子也的确风度翩翩。此处的赞美微露讽刺之意。据此,《毛诗序》以为《何彼秾矣》一诗的主旨是赞美王姬,古代学者多从其说。而近代多数学者俱从朱熹所言,大都认为是讥刺王姬出嫁车服奢侈的诗。
关于诗歌主旨,古代很多注家认为此诗蕴含有贬意,即在赞美王侯之家婚娶情景的同时微露出讽刺的意味,讽刺贵族王姬德色的不相称。这种理解的文本依据是首章的第三句“曷不肃雍”。这一句,多数学者解为“怎么不和乐庄严?”或“怎么没有雍容严肃的气象?”因此得出此诗隐含贬意的结论。
千百年来,《诗经》经久不衰,鸟兽虫鱼的意象至今仍神秘动人。“鱼”从古至今都与“多子多孙”、“爱情美满”、“连年丰收”等含义紧密相连。诗的第三章“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按字面理解是:什么东西钓鱼最方便?撮合丝绳麻绳成钓线。齐侯之子风度翩翩,平王之孙容貌娇艳。此处看起来似乎晦涩难懂,但只要结合“鱼”在《诗经》中的意象便可让人醍醐灌顶。闻一多认为,凡《诗经》中的钓鱼、食鱼都是与婚姻、恋爱有关的隐语。
这首诗写贵族之间的男婚女嫁,诗作者大概是士大夫阶层的人。它和《桃夭》那样写民间婚嫁的诗形成鲜明的对比,内容空泛,绝少生气。
然手法上也有可提之处: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极力铺写王姬出嫁时车服的豪华奢侈和结婚场面的气派、排场。首章以唐棣花儿起兴,铺陈出嫁车辆的骄奢,“曷不肃雝”二句俨然是路人旁观、交相赞叹称美的生动写照。次章以桃李为比,点出新郎、新娘,刻画他们的光彩照人。“平王之孙,齐侯之子”二句虽然所指难以确定,但无非是渲染两位新人身份的高贵。末章以钓具为兴,表现男女双方门当户对、婚姻美满。
艺术方面,全诗所极力铺写的排场气派在诗人的视野中逐渐推移变化,时而正面描绘,时而侧面衬托,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从结构上说,全诗各章首二句都是一设问、一作答,具有浓郁的民间歌谣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