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地名故事•序》作者:槐下

《池州地名故事•序》作者:槐下

2019-12-17    11'49''

主播: 池州徐琳

210 0

介绍:
《池州地名故事》序    作者:槐下    朗读:徐琳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先秦有“名家”,就名实而辨不已。天下万物,莫不有名。人无名不立,地无名不存,事无名难指,物无名难分。因地而设名,可织经纬,辨东西。 千百年间,地名有变易守恒,因缘而际会;地名可长短虚实,约定而俗成。         地名乃天地之所法也。天上群星璀璨,若无定名,恐成乱码,星官因命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循名责实,法度有方。地上万家灯火,若无专指,易成乱世,分野乃定九州列国一十二次,按图索骥,大治乃安。池州分野为扬州之域,南斗之分,可定其天下之所属。         地名乃山川之所表也。山有神性,水有灵格。山分高下,水分短长。各有专名,所指允当。有名则胸有成竹,无名即混沌一团。池州山高水长,驰名遐迩。九华拔地,怪石奇松;牯牛降天,原汁原味;河泛秋浦,水涨平天。举眼风光,指点江山,莫不因名而逞风流。         地名乃国家之所宝也。三代以下,数千载风云变幻,何以称之?曰:朝代有定名,郡国有分封。诸侯因氏称国,生民借国得姓。所以有三教九流百家子、五霸七雄一天下。池州得名于唐,历朝不替;诸县相随已久,几度难弃。名列图籍,道归舆地,国家治理之宝器。         地名乃百姓之所归也。天下太平,百姓聚落而居;世道有变,移民分路而迁。居者称谢家、周氏、茅坦杜不等;迁者自会稽、洪洞、瓦屑坝而来。高曰石门、姜曰渚湖、刘曰南山、纪曰青树。家有谱,称元四;族有傩,曰源溪;村有桥,名胭脂;寨有主,居南溪。村因姓得名,姓依村相递。         地名乃诗词之所咏也。地名不过二三字,传承常及千百年。文人下笔,一触新鲜。十年一觉扬州梦,烟笼寒水月笼沙;与客携壶上翠微,礼别云房下九华。秋浦歌传诵十七首,杏村诗入选十二卷。若无太白改名,九子如何生花?因有荀鹤归隐,杜坞渔歌始传。千载诗人地,名成山水间。         地名乃传说之所系也。神仙虚诞,看山不是山,而成金修葛炼;民俗真传,看山还是山,不过尧渡舜耕。观音常显灵于洞石, 岳帅特洗马于铺村。舒姑化鲤,金鸡打鸣,寡妇修桥,情人坠谷。采邑修文,太子演成庙主;清明遇雨,行者难逃艳遇。若无传说所系,地名不耐嚼咀。         地名乃交通之所由也。自古交通所以成行,非地名可指,则何去何从?唐刺史不远千里,宋将军驻足寻芳。易安居池口,渊明隐菊江。明清修府志,官道历历;当今重规划,水陆畅畅。天台高可攀,长江远可航。城市连高铁节点,桥梁越水系横穿。旅游必有目的地,居家身在美丽乡。         地名乃品牌之所驰也。品牌借地名不胫而走,物产推原地有口皆碑。贵池鱼和枣,青阳扇和腔,石台茶与水,东至菊与灯。祁红徽池共享,润思润肺;香稻梅里独擅,饱餐饱胃。杏花村酒香,高露亭曲醉。说不完土产,道不尽风味。东去西归、南来北往者,多流连而忘返。         江南佳丽地,山水地名篇。名存实系,源远流长。各有来历,自带芬芳。池州市地名办因征集市内各县特色之地名故事,得数百篇,剪裁润饰,终成卷帙。千秋入眼,可画龙点睛;一册在手,若举步生风。愿谈今论古者,淡兴正浓;乐山乐水者,乐在其中!                                                   槐下                                          2019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