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事】
“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 莎翁的这句名言精准的概括了《偷影子的人》这本书的主题,连续十一年蝉联“法国最畅销作家”马克李维,继《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之后,马克李维要再次偷走我们的心。一个温暖的充满温情的故事,一部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小说,一段充满想象力而又伟大且平凡的年少时光,本期的文学天地与大家分享治愈系小说《偷影子的人》。
我在书店里见过各式设计独特的腰封,读过各种花哨华丽的宣传语。然而看到马克 李维的《偷影子的人》,一句“一部令整个法国为之动容的温情疗愈小说”,让这个时代中奔波跌撞的人对书中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就像“治愈”这样应时代而衍生含义的词汇一般,字眼浮现在人们眼前就不禁想要去走进瞧上两眼。故事温柔风趣,轻盈优雅,不负众望。
《偷影子的人》讲述了一个在班上经常被欺凌的男孩有一天发现自己拥有别人所不具备的特异功能---偷别人的影子。阳光下,当他的影子和别人的影子重叠的时候,男孩就能够知道他人心中的真实想法。当他发现自己有这样的一种奇异的能力后,他慢慢地成为帮助身边的人的心灵伙伴,为偷来的影子带去了生命中的一点点光芒,这种能力从童年伴随他到长大成人。
这个偷影子的漂亮小男孩偷了谁的影子,又走进了谁的心? 故事是温情的,不管是小时候班里年龄最小的“我”被大个子欺负,还是找到了一生的好朋友吕克;不管是看着自己心爱的伊丽莎白和以强凌弱的男孩十指紧扣,承受第一次失恋,还是找到自己终生的灵魂伴侣克蕾尔;不管是经过努力终于圆梦通过医生国考,成为实习医生又回到家乡做面包师。
在这个过程中,所记述男孩与妈妈之间的亲情为人心颤,妈妈的老去也让人泪雨潸潸;男孩与自己从小的玩伴之间的友情,至真至诚。最后,男孩在苏菲与克蕾儿的爱情抉择,选择自己心中最放不下的那个,遵循着他的内心:不要被暂时的假象的爱蒙蔽了自己的心。这种选择付出的代价是痛心的,但庆幸的是,最后的结局是完满的。 当看完整本书的时候,作者仿佛把我的影子给偷了,向我重播着自己的童年。我想,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偷影子的人》里头的小男孩相似的童年吧。
男孩的老友吕克在男孩的帮助下离开面包店踏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当医生之路,再到最后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还是面包师,并最终回到了面包店。这个故事很耐人寻味,有时候人们想象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自己真正喜欢的,而真正喜欢的可能表面上又不是那么冠冕堂皇。其实职业本就无贵贱之分,能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才是幸运的。所以我觉得吕克做得很对,这也是他成长的象征。而男孩放弃苏菲,选择了克蕾尔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这次体现在爱情上,感觉更加微妙和朦胧一些。
整本书,所有的事件,作者娓娓道来,在描写男孩童年的那段内容中,充满着童年的趣味和淳真,让我不知不觉中也跟随这样的描述回忆那些童年的欢乐时光。男孩拥有的超然的能力,其实也是透过“偷影子”这一特别的功能来告诉读者,不管在你面前的人显得多么的跋扈嚣张,就像欺负男孩的马格,一个高大、打篮球很厉害、喜欢着自己也钟情的伊丽莎白的大男孩,也有自己心中的痛楚,他内心真实的世界并非像在大家面前的那么强大。
记得柴静《看见》书中也提到类似的这个道理,我们看到的很多事情其实仅仅是事件的表面,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弱者被欺凌,但在被欺凌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情。这也让我明白,在这个世界存活着,少点计较,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怀着理解、宽容的心去谅解他人的缺点、过失。而不是用自己定下的标准去指责抱怨对方。在这个越来越强调“自我”的年代,作者能通过这些小细节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实属不易,也点中了要害。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对童年的遗憾,有的是因为在一些事上犯了过错,也有的是因为错过了一些事。当我们长大了,意识到那是一种遗憾时,如果给我们机会去补救,或是去挽回,我们是否努力去做,也验证着我们是否真的有所成长。《偷影子的人》讲述的就是一个男孩的从年少时的懵懂到长大后的顿悟,最后找到最初的梦的一段历程。其间,有他和朋友们之间的友情羁绊,也有对爱情看法的逐步成熟和蜕变。
最棒的回忆就在当下,在眼前,而且这会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品文赏字】
爱情里最需要的,是想象力,每个人必须用尽全力和全部的想象力来塑造对方,并丝毫不向现实低头,那么当双方的幻想相遇。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象了。人要学会克服恐惧,面对现实;才会成长。预知深爱的人的未来,其实并不一定快乐。一部分的自我遗落在离开的人身上,就像爱情忧愁,这是友谊的愁绪,千万不要跟别人产生牵绊,风险太大了。“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论你在哪里,我都会一直想着你” 。
生命中某些珍贵的片刻,其实都来自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成长中的子女出于一种近乎纯然的私心,对父母总是不太热络。大城市让人抓狂,它榨干了人们的灵魂,又像吐口香糖般把它吐出来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我们可以试着忽略,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牢牢与过去连在一起。
整部小说最喜欢的还是主人公的童年,如梦幻一般,充斥着画面感的文字带给我是一幅幅场景图,仿佛生活的蒙太奇,在他的视觉和感受中,自己童年的那一幕幕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眼前。回不去的曾经,也只因为曾经无忧无虑的美好,我们才一遍遍追忆。打动我的多是细节,好像里面的很多故事自己的童年也有过,或者是类似经历的。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做同样的事情,处于同样的环境,有的人愁眉苦脸,而有的人就能言笑晏晏。造成如此殊异,也不尽然是兴奋点的差别或境界的高低,而是在不得不做一些公认很无聊的事情、处于公认很平淡的环境中,那些激情澎湃的家伙给它搭配了其他好玩的元素,比如,走神。如果你把这种好玩的元素放在听课、演讲、比赛等情况下,会被认为是很不着调的表现,但如果是在开会、等车、旅途中、独处时,却是非常靠谱的选择。
不知为何,看时心中的酸涩不禁填满了心口。 小时候,你孤苦零弱、茕茕孑立、受人欺辱。但是,你很聪明,用壮大自己来抵挡别人的欺辱。强大的内心,是力量的源泉。主人公特异的本领——小时还为此感到苦恼,后来发现,其实影子也能帮到自己:无助的时候它陪你聊天,它帮你救了警卫叔叔,它帮你解开了爸爸离开后的心结。。。而克蕾儿,你心中最美的女孩。虽然你们之间经过了的不遇、相思、寡淡,但是你们最后还是在一起了。
书中的“偷影子”类似于读心术,只不过每个人的影子都有独立的一面,它们能既能透露主人的遭遇与隐私,也能对主人的一切发表意见,并且可以表达自己的态度。但凡跟男孩的影子跟别人的影子相重叠时,就可以跟别人的影子交流——这一设定的想象力十分丰富,的确影子的重叠这一现象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只不过很少有人去浮想,恰好作者抓住了这一点。这里不得不进一步分析一下“偷影子”比“读心术”的高明之处。正如之前所说,影子可以表达自己的东西,而读心术只能读取被读心人的直接意思表示,至于真假或隐藏的东西需要二次加工提取,所以来自影子的信息要更真实、成熟、方便一些。
海滩上的克蕾儿:她凝视着我,漾出一朵微笑,并且在纸上写下:“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论你在哪里,我都会一直想着你。”
苏菲的伤:我只是你生活里的一个影子,你却在我的生命里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我只是个单纯的过客,为何要让我闯入你的生活?我千百次想过要离开你,但仅凭一己之力我做不到。
就像你在两个女孩中做出选择,就像你想要依存能力做更多的事,一个愿望,终究会有时间之神应允你达成完满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