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灵光》(1)作者: 许嵩  演播: 影

《海上灵光》(1)作者: 许嵩 演播: 影

2019-10-18    11'49''

主播: By_Wolffy

1148 7

介绍:
《海上灵光》(节选) 作者: 许嵩 朗读: 影 但凡能撩拨起人某种情绪的音乐,一定是富有画面感的。 创作音乐,即是用音符描绘心中画面。这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 而这一回,方式换成,直接给出画面。 这些画面里,有些是摄影师镜头下的我,有些是我镜头下的希腊风物。 这些陪同画面的文字,笔随心走,无甚拘束。 之所以选择去爱琴海域的希腊行走--它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慵懒诗意的现代生活,让整个国度仿佛灵光笼罩般神秘而浪漫,令我一直努力寻找时机抛下工作扑向它的怀抱一探究竟。终于,在2013年的这个春天成行了。感谢在这段日子里陪伴我的同仁,以及所有在希腊结识的新朋友,这本书既是我与读者之间的一个分享,也是我与你们之间的一个纪念。 有年我在云南大研古镇,迎着夕阳走过一户人家,院门口摆着一些不错的油画,于是我踱了进去。进屋,四壁挂满了画,颜料味道很新鲜,但屋里没有人。我就自顾自的挨个端详每一幅画。 不经意的一个抬头,才发现从一个逆着光的角度,老板站在窗外捻着胡须,笑眯眯地观赏我对于画作的反应。 --此刻轮到我站去逆着光的窗外了。 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1点,出发。 航程中有一多半的时间都飞行在海洋之上,前后无着。 想当年,腓力二世建立了泛希腊同盟,他儿子亚历山大三世东征,一路杀到了印度河边,面对如此一望无际的海水也是相当惆怅的,因他以为已打到世界尽头,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再征伐了。 万没想到,海那边还有个中国。 雅典时间下午3点,海那边的客人落地。 遥想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在这街头巷尾和雅典市民即兴辩论哲学与政治。这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这成为他的生活方式。 与孔子、shi jia mou ni一样,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只有弟子对他生前言论进行过记述和整理。 或许,站在人类智慧金字塔顶端的这些人物都不约而同地明白了不立文字的道理--抛弃文字,方能以心传心。 著作等身的,多半只是些博学之大儒。 在《理想国》里克法罗斯说: 年龄一步步增长,离衰老越来越近,会让人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人生。年老的人会不断问自己,是否在什么地方做过害人的事,害过什么人,等等。一旦发现自己做了错事,就会常常在夜里被噩梦惊醒,像孩子一样被吓坏。 然而,如果活得很坦荡,那么晚年的生活就会如品达所说的那样: 永存的希望指向光明。 在教堂门口,她的表情平静得难以捉摸。 要么,年轻时坦荡得足够彻底。 要么,此刻的忏悔足够投入。 回到房间,酒店贴心赠饮。 孤身一人则喝水。 两男则喝酒。 一男一女则喝水。 晚上十点。 柜子里的家庭式音响播放着一张钢琴曲CD。忽然觉得音乐里的氛围和这环境无比融洽。 移步窗外,眺望爱琴海,掏出相机拍下城市尽头的夜。 坐在这里,有一些瞬间忘记了自己身在何方--是非常令人欣喜的遗忘。 大多数的闷闷不乐皆是因为记性太好。 夜色温柔。 路边种植了许多橘树。橘子熟透了就自顾自坠落,自顾自崩裂,丝毫不等采摘的人的怜惜目光。 雅典日照非常强烈。今天刚第二天,就发现手和手腕有了色差。 因此,墨镜也和防晒霜一样是我们出门必备的工具,而非造型的元素。 因为工作缘故,难免遇见一些潮流偶像。有的人在昏暗的演出后台里或举办于夜间的红毯秀上戴着纯黑墨镜,穿着设计怪异的服饰,看起来自我感觉很好。如果配上一些狂热的粉丝,这套表演将如虎添翼。 内心愈是空乏,外部表现愈是要“装”,行头愈是要与常人拉开距离。 哪怕这墨镜让人在黑暗中看不清路,这衣服非常令人不适,这鞋子已经把脚磨破……依然表演出陶然其中的样子。 以后看到把自己装潢得非常乖张的人,不应该将其视为一种搞笑的表演。 应该视为一种非常搞笑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