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7-音乐品味一言不合就开撕?

【第一季】7-音乐品味一言不合就开撕?

2016-11-24    09'01''

主播: DJCookie🍪(B面音乐)

445 9

介绍:
团队:《B面音悦》超级团队 主讲:DJCookie 微博:SCCCookie 微信:B面音乐 简介:(团队:杨帆,薛玉龙,马朝,RV,Cookie)。 不同风格的音乐爱好者,为什么一言不合就开撕?哎呀音乐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开撕,其实归根结底是源于对其他群体的不了解,电子爱好者不懂民谣爱好者怎么能安安静静的坐着听那些他们认为的矫情文字;金属党也不懂朋克们在台上蹦蹦跳跳的刷着三和弦怎么还能那么嗨;玩古典玩爵士的也觉得玩摇滚的弹的东西那么糙哪叫玩音乐。 音乐是一种很通行的语言,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你我,甚至花草树木,都离不开音乐。但同时音乐又是很私人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因为生活经历,成长环境不同,年龄层不同,大到三观不同,会有不同的音乐取向,不同的类型偏好,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再正常不过了!你喜欢一种音乐形式,必然是其中的某一元素与你的生活,你的感受或者观念产生了共鸣;你不喜欢一种音乐,那么创作者可能跟你的经历观念等并不相同,没能引起你的共鸣,仅此而已,也没必要非去攻击评论它。 如果不是为了划分阵营,显示品位,各种音乐类型都是整个音乐世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必要非分个高低。一种音乐类型它只要存在,就必然是因为有受众。恰恰是因为有一部分认识不到这一点的听众存在,于是各个风格的音乐爱好者守着自己偏好的那片高地,以一种俯视的视角来审视其他的音乐类型。 这部分音乐爱好者还不可怕,如果自己脑袋里这么认为,不说出来,倒也没什么。最可怕的一部分听众还非要表达出来,非要靠攻击别的音乐爱好者来获得自身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而且是由音乐转向对听这种音乐的人的人身攻击,颇有要上天的架势。 我们发现,攻击性很强的听众往往有两个共同点:生活中比较自我且好与人争论;其二,自身音乐能力并不出众,大部分这种音乐爱好者可能根本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有部分称自己会某某乐器然而水平并不是很高。谈起自己讨厌的音乐就开始批判甚至脏话连篇,提到自己喜欢的音乐便一片赞美,用的形容词都不重样的。 以前看到一位知名音乐制作人的访谈,谈及他自己听音乐的习惯,拿有歌词的歌曲来说,一首作品至少要听十遍以上才能有个初步了解,每一遍的关注、侧重也不一样,一遍专注歌词,一遍旋律、和声,一遍编曲的结构,然后还要对各演奏部分逐一拆解来听,最后还要听整体的录音混音质量,即便这样仍不能轻易评判,只是了解了一个大概,获得了初步的直观感觉。 专业人士尚且如此,对我们大部分音乐爱好者而言,听个两三遍就能说听懂这首歌了吗?可能有人会说,说听懂是说能听懂歌词唱的是什么意思了。这实际上说的只是听懂了歌曲当中的一个环节——词,并不能说是理解了整首作品。 一首作品中,大到后期的把控,小到录音时演奏的每一个音符,都可以说是灌注了人的情感的,所以要听懂一首歌,着实不易。对于那些音乐评论中把作品都挖掘到灵魂深处,上升到玄学领域的大师们,我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似乎他们才是真正最理解作品的人。别忘了,对作品最有话语权的,永远都只有创作者自己。 我们时常抱怨国内的音乐环境太差,但是冷静理智的想一想,这样因为风格喜好不同就开骂开撕的行为对这个整体环境有一丁点好处吗?恰恰让这个环境更糟糕。 实际上图一时口舌之快这样相互攻击,只是拖国内那些一直在奋力改变大环境的优秀音乐人的后腿,不同风格的音乐人音乐家之间喝酒聊天,交情甚笃的大有人在,乐迷们开撕有意义吗? 所以,多一些宽容,正是因为有不同的声音,我们的音乐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