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对人的替代而引发的失业担忧并不是互联网所独具的现象,而是从工业革命萌芽以来就一直存在。英国在18世纪后半叶发生的“卢德运动”就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机器运动。
机器对人的替代不存在“对”与“错”,而是一个其进程能否被社会消化而达到“事缓则圆”的问题。社会保障政策的兜底和教育体系中的相应技能培训,是应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就业危机的基本思路。
从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的视角:1、产业间不平衡:现代社会相比于传统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高税收,它使得社会职能得以履行,从而对社会转型中“毁灭”和“创造”分别集中在不同产业部门的困境进行调整;2,国家间不平衡:不存在这种税收机制的平衡作用,解决起来更为复杂。但是本地市场效应理论表明仍有“反败为胜”的潜在可能,关键仍在于自身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