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 详解版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 详解版

2020-11-16    13'00''

主播: 立•勤•改•责

328 2

介绍: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出处是在哪里呢?是王阳明的《教条示龙场诸生》。其写作的背景,是他在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因为反对大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贬谪到贵州龙场做驿丞。 对那些汲汲功名富贵之辈,这绝对是人生的重大灾难了;但对王阳明来说,这却是他生命全新展开的契机,是让凤凰涅槃重生的那团烈火。在这个偏僻荒远的地方,王阳明正好有大把的时间,对自己的学问和人生,进行最为彻底,最为冷静的反思。 反思的结果,就是在一个深夜里的大彻大悟。那一刻,有如凌空高蹈,翱翔万仞之上;有如日月入怀,内心一片澄明。他的生命,就进入了全新的境界。 当时的王阳明本来就已经因为他的气节和学问而在海内享有盛名。如今龙场悟道的消息一旦在海内传开,龙场这个偏僻荒远的地方竟然一下子成了整个中国思想界最富有魅力的地方。四方好学之士来此求学者络绎不绝。面对这些求学的弟子,王阳明给他们立下了四项“教条”,也就是四条规矩、法则,这就是《教条示龙场诸生》这篇文章了。 在这四项“教条”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立志”:所谓: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意思是:志向不确立,天下就没有可以办成的事情,就算学习一门手艺、技术,也莫不如此。如今不少读书人,却在懒散怠惰中荒废时日,百无一成,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立志的缘故。立志成为圣人,就能够成就圣人;立志成为贤人,就能够成就贤人。没有志向的人,就像没有辔头的马,没有舵的船,四处飘荡,将要去往何方呢?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出处和背景就是这样。王阳明以此教育学生,也以此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