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No.14五古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学赵元任王之炀等吟诵

唐诗三百首No.14五古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学赵元任王之炀等吟诵

2019-09-17    02'48''

主播: 青青🐳👐

251 2

介绍:
秋登兰山寄张五 《秋登兰山寄张五》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写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随雁飞灭”。因薄暮时思念之“愁”和清秋之“兴”无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见“归村人”,而不见友人踪影,所以要相邀重阳节携酒登高而醉。全诗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二句历来脍炙人口。 秋登兰山寄张五(1) /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寄张文儃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⑵。 相望试登高⑶,心随雁飞灭⑷。 愁因薄暮起⑸,兴是清秋发⑹。 时见归村人⑺,沙行渡头歇⑻。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⑼。 何当载酒来⑽,共醉重阳节⑾。[1] 词句注释 ⑴兰山:一作“万山”。万山,一名汉皋山,又称方山、蔓山,在湖北襄阳西北十里。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有人怀疑张五为张八之误。 ⑵“北山”二句:晋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两句由此变化而来。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北:一作“此”。隐者:指张五。 ⑶相望:互相遥望。试:一作“始”。 ⑷“心随”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⑸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 ⑹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一作“清境”。 ⑺归村人:一作“村人归”。 ⑻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⑼“天边”二句:隋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中有:“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这两句似是据此变化而成。荠:荠菜。洲:又作“舟”。 ⑽何当: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 ⑾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2][3] 白话译文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像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