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记载着古老北京居住文化的历史轨迹
闲暇时,当你走进胡同儿,就像置身于一幅扑簌迷离的生活情趣画里。古树依依,青砖斑驳。安然的四合院,挺立的门楼儿,卧在门两侧的门墩儿……含蓄而不张扬,安然而不夸张,细腻而不动声色之美,这气质,凸显京城建筑文化的韵致及魅力。
“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是清代就有的一句俗语,用来形容老北京四合院人家的生活情景的。天棚则是指院里爬满葡萄或者老藤之类可遮阳的棚架,金鱼缸说的是四合院里常年摆放的鱼缸、鱼盆,石榴树指的是院里种植的石榴树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这其中“先生”往往是指家庭教师;肥狗、胖丫头则指旧时大户人家家里的下人等。以上这些对四合院里生活的描述,大都是旧时京城贤达贵族阶层人家生活的生动写照。对于普通百姓的四合院人家便有了“凉席板凳大槐树,奶奶孙子小姑姑”的描述,虽缺少了不少内容,生活也不够殷实,倒也其乐融融。
而今的四合院,尽管没有了往日宁静,但也多了生活安宁。
转眼间,在四合院里住了也有十几个年头了。这是个不大的院,有前院、后院,园里有棵百年香椿树和杨梅树。香椿树一人抱不过来,每年五月,香椿花开,满园飘香。据说,这个院清时住了德外火器营一位五品官爷,到民国时成为一位银行家的院落。解放后此院被充公。社会变迁,人来人往,这个院也留下了不少名人足迹。据著名演员阎青妤的博文《我出生的地方》介绍,五十多年前她就出生在院子一进门的房里。现在院里住着十几户人家,也有几家住了大半辈子的坐地户。
这里的住房都不大,比起高楼大厦略显低矮,但也温暖而清新,街坊邻居的和睦将淳朴凝聚……夏日里,与街坊邻居坐在老屋檐下品茶闲聊,仰望院中参天的百年香椿树,无不散发着人间真情的生活气息。这就是愚翁对今日四合院生活的真实感受,北京人平静的院落。走出房门,四顾环绕,中间舒展,廊栏曲折,有露有藏。几个四合院连在一起,“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这样纯中国式的诗境,其感人深处,是和古老的四合院建筑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艾君,社会学家、民俗学家、作家。山东青岛人,现为北京《工会博览》杂志社副主编、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乡土艺术协会理事、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北京写作学会常务理事、首都青年记者协会一届理事、北京杂文学会会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