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壶口——筑起生命的高度
作者:伏萍
朗诵/百分百
“朋友! /你到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曲撞击灵魂的《黄河大合唱》,以它独有的粗旷与豪迈震慑了世界。电视里,我们看到亚洲飞人柯受良和吉县飞人朱朝晖先后驾驶汽车和摩托车成功飞越黄河,人们认知了壮观无比的黄河壶口大瀑布。可曾想过,在他们之前,这个壶口瀑布的真正扬名,竟然源自一台照相机和一个摄影疯子“李静”!
吃着黄河水长大的李静,对黄河充满向往。三、四岁时,跟在舅舅后面总想抓玩那个“铁疙瘩”。爸妈吓唬他,让他远离那个“怪物”。可他就是痴迷着,寸步不离地围着舅舅转圈圈。舅舅答应他:等你再大一点点,能拿动它的时候,我就教你“玩”。舅舅没有食言,在他六、七岁时,手把手教他用那个“铁疙瘩”拍下了人生第一照片。从此他就成了舅舅的“跟屁虫”,拿个照相机,从一颗小树苗拍起,然后又去拍河里的石头,还时不时给老乡拍拍照。乡下人看到这场景,稀罕地敲着烟袋锅,满口宜川话:“这碎娃拿个铁疙瘩,到处‘聂影’,了得很!”乡下人把“摄影”说成“聂影”,也不知是读了错别字?还是想象中,那个宝贝疙瘩能够“捏”出影子来?反正早年的宜川人都把“摄影”叫“捏影”。李静也多了一个绰号——“喜欢捏影的娃娃”。
1973年的一个假期让他终生难忘。那年正上初中的他,被老师带着去看黄河壶口瀑布。虽然学校到壶口瀑布只有几十公里,车程不算远,但那时交通不便,没有汽车,加之道路崎岖,徒步至少要走上一两天!但他们还是被这个消息感动了,长这么大还没有到过壶口瀑布呢!
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在李老师的带领下,背着窝窝头,穿着土布鞋,开始了徒步前行。饿了,就捡来木材烤窝窝头吃;渴了,沉淀几捧黄河水喝下。他们有说有笑,沿着乱石林立、荆棘丛生的的河道蹒跚行走,脚上磨出了水泡,手上和脸上划出了血印子,但他们毫不畏惧,终于来到了黄河壶口瀑布的脚下。
顷刻间,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觉得一股暖流涌入胸腔,涌上头颅,涌上脸颊,涌入耳鼓……整个人像要炸开了,他眼含热泪,用手轻轻抹去气浪翻滚、不断拍打在脸上的黄色雾珠,呼吸着黄河水泥土味的芬芳,不受控制地颤抖着,就连灵魂都感到了颤抖。15岁的他被壶口瀑布大浪滔天的雄浑气势所震撼和折服!放眼望去,湍急的河水倾泻而下,汹涌澎湃,排山倒海,似乎要将整个世界吞噬!
他简直不敢相信,天底下竟然还有如此壮美的地方!他认定:这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这是能够让灵魂感动的地方!那一刻,他发誓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壶口瀑布,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一个美丽的壶口瀑布,天下无敌!
梦想埋在心里久了,就一定能够照亮现实。高中毕业的李静下过乡,当过宣传干部。一路走来,他始终没敢放下手中的相机,更没有放弃拍摄黄河壶口,他说:“我感觉我就是为黄河壶口而生的。”
那年听说有人要挑战壶口瀑布,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李静立刻背起行囊,拿上相机就出发了。到了壶口才发现,漂流的团队大约一星期前就到了,但因为太过险要,一直无从下手。他们先是拿猪做了实验,结果漂流下来,猪身上的毛全都磨光了。是啊,九曲黄河在大地上蜿蜒游走,流到壶口,从上游六、七百多米宽的河道, 一下子收缩成三、五十米。河水从地平面垂直跌入几十米深的河谷,因为突然紧缩的河床,就像竖起来的一把茶壶,收尽天上黄河水,然后倾泻而出,落差大,压力大,其危险程度出可想而知。
1987年9月3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漂流队员王来安终于决定生死一搏。他乘坐“长江号”密封橡皮船,从壶口上游的广阔河道启航,经过壶口瀑布,穿越4公里的龙槽地段,然后直达这个叫寨子沟的回水地段。漂流的路线全长6公里。大约下午5:00多,王来安准备就绪准备漂流了。他进入密封船,漂流正式开始了。那个船体周身捆绑了24个汽车轮胎,船体是红色,轮胎是黑色,驶入黄河之中,显得十分醒目。
为了拍好这次的漂流,李静在脑海里预习了一遍又一遍。毕竟手动过卷儿,手动调焦,要提前进行测算。当时壶口瀑布全面涨水,如果要抓拍到好的镜头,必须靠近、再靠近,一不小心,就有丧失生命的危险。而他凭借长期以来对壶口地理、地貌的了解,哪里落差大、哪里落差小、哪里有石头、哪里可以作为最佳拍摄点,都烂熟于心。
他一路追踪,一路抓拍,眼看漂流的船只就要从壶口瀑布跌落下来了。而前面却是3.4米高的悬崖峭壁。他来不及多想,一个腾空就从崖壁上跳了下去。说时迟那时快,就在他跳下去的一瞬间,密封船像一支离弦的弓箭,从悬崖峭壁飞射而下,垂直地射入崖壁的下方。
河堤上早已备好的缆绳拦住了飞逝而下的密封船,只见它直直地坠入河底。李静快速抓拍,不停地按着快门。大约7分钟左右,密封船一直没有浮出水面,人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除了壶口瀑布汹涌澎湃的咆哮,仿佛一切都静止了。大约又过了几分钟,密封船终于浮出水面,但舱内却是死一般的寂静,王来安一动不动地躺在里面。工作人员快速奔跑过去,“啪啪啪”使劲地拍打密封舱,并大声呼喊。又过了几分钟,里面终于传来了微弱的声音:“我……我好着呢!没事儿。”
王来安摇摇晃晃地站立起来,又摇摇晃晃地钻出密封舱。
这时的李静才如梦初醒,赶紧拿出相机,他抓拍到了王来安爬出舱口的历史瞬间:王来安仿佛一下子老了几十岁,脸色黑青,眼睛像泡胀了的死鱼眼,整个人憔悴得令人心酸。太可怕了!
直觉告诉李静,这样的照片还不算成功。然后他走过去对王来安大声喊道:“你应该欢呼啊!因为你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王来安如梦初醒,他突然振作精神,挺直腰板,高举双臂,使出全身力气大声欢呼:“我成功了!我们成功了!”是泪水?是汗水?还是滚滚冲刷的黄河水?人们的眼里噙满了震撼的液体。
随着李静快门的“咔嚓咔嚓”,一个伟大而突破性的时刻就这样诞生了,王来安漂流黄河壶口瀑布、振臂高呼的镜头被他永远地定格在了历史的瞬间,各大报纸纷纷转载。
回到家,(李静)他制作了一条三十多米长的横幅,上面写着:让壶口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壶口!”为了这个承诺,他辞去公职,丢掉铁饭碗,背负起一个“李疯子”的绰号行动了。几十年来,李静一直致力于宣传黄河壶口,在他的摄影作品中,人们可以观察到黄河壶口瀑布的岁月变迁,它历经河水冲刷,受到水蚀、风蚀等作用,壶口瀑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许多地方已经成为地质遗迹,如果没有李静珍贵的照片记录,恐怕黄河壶口瀑布会丢失掉许多珍贵的回忆和历史的见证。因为对黄河的痴迷,也因为对黄河的付出,李静上了中央电视台,还被誉为“黄河摄影家”。面对接踵而来的赞誉,他质朴地说:“我生长在这个地方,我爱她,我把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是啊,被誉为“黄河之心,民族之魂”的母亲河,以壶口瀑布为窗口,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让世界看到华夏儿女生命的高度!
作者简介:伏萍,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职工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职工作协副主席;航天四院文学协会会长。先后在《延河》《散文选刊》《中外文摘》《军工文化》《西安晚报》《诗刊.未明诗人》《人民日报》官网、《央广网》《新华网》等报刊网络发表文章,部分作品被国外译介。出版诗集《夏天的微笑》、散文集《生命的叶子》、国际宇航院院士《杨南生传》等,荣获全国散文书籍类一等奖及中央企业“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